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频道精选 > 人物 > 百姓人物

【昌吉好人】李怡霏:帮助别人让我更加充实快乐

发布时间:2021-12-27 11:35:38 来源:昌吉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胡大敏

  12月21日,冬至。一大早,李怡霏又匆匆出发了,当天,她带着团队,去昌吉市宁边路街道宁合社区给孤寡老人们包饺子。“今年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在剩下的时间里,把还没来得及做的事情,都做完。”李怡霏说。

  从被人帮助,到帮助别人,再到如今建立起800多人的公益团队,李怡霏最大的感受是:“帮助了别人,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充实和快乐。”

  将爱延续 走上公益路

  今年47岁的李怡霏是昌吉市怡霏爱心工作室负责人,她走上公益这条路,与一场家庭变故有很大关系。

  2008年夏天,李怡霏的丈夫在一场意外车祸中去世,“我与老公结婚12年,感情特别好,突然间,人就没了。”丈夫的突然离去,让李怡霏彻底崩溃,那一段时间,她不出门,不说话,把自己封闭起来。

  在那段艰难时光里,身边的亲人、朋友对她的不离不弃、关心和帮助,让她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走了出来,“20多天后,当我走出家门,走在街头时,有一种恍如隔世、重生的感觉。”她说。

  亲人、朋友们的关爱,让李怡霏萌生了一个想法,将这种爱延续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009年,李怡霏参加了乌鲁木齐的一个公益组织,成为了一名志愿者,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做饭、打扫卫生,捐资助学等。在此期间,她突然想,从昌吉到乌鲁木齐,来回奔波做志愿者,时间成本大,影响做公益的效果。她决定,在昌吉建一个志愿服务团队——“双拥志愿者服务队”。随着团队影响力越来越大,队伍也从十几人,发展到几十人,上百人。

11.png

    李怡霏(右一)在昌吉市宁合社区居民家中开展文明家风宣讲。图片由李怡霏提供

  2016年,在昌吉市宁边路街道宁合社区的大力支持下,怡霏爱心工作室成立,队伍发展到如今,达到800多人。

  提供物质帮助 更需提供心理援助

  做公益时间长了,李怡霏也有了新的认识:做公益不能只局限于一些简单的物质帮助和慰问,还需要更多精神上的帮助。她说:“现在大家条件好了,物质方面并不紧缺,反倒是精神上需要提供持续的帮助。”为此,李怡霏在工作室基础上,成立了文艺小分队和具有心理辅导、健康讲座、法律援助等功能的巾帼志愿服务小分队。

  这支文艺小分队有20多名队员,全部为女性,她们在乡村、社区参与慰问结束时,就会现场给村民、居民进行文艺演出,演出形式包括说唱、快板、舞蹈等,演出达50多场次。“看到观众不断地鼓掌和开心的笑容,我觉得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值得。”李怡霏说。

  怡霏爱心工作室有3名国家二级咨询师,两年来,咨询师们会定期在社区和相关单位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一对一”心理辅导,涉及到情感困惑、抑郁、家庭纠纷等心理咨询、疏导和情感调解。

  朱丽婷是团队中的一名心理咨询师,前不久,她接手了一名患者的心理治疗,“通过定期心理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朱丽婷说,做心理辅导,需要与患者成为朋友,敞开心扉与患者聊、深入聊,让他们感同身受,才能打开患者心灵那扇门,才有治疗效果。

  李怡霏说:“只有将物质帮助和精神上的帮助结合起来,做公益,才会有更大的效果,这条路,才会越走越远。”

  温暖和爱 是前行的最大动力

  在公益路上,最让李怡霏高兴的是,她多了一位“妈妈”和一个“女儿”。3年前,她看望独居老人周秀华时,和老人一见如故。一来二往,老人越来越离不开她,每隔两三天,就会给她发短信、打电话,把她当作亲女儿看待。李怡霏也把老人当作自己的妈妈,所有节假日,她都会与老人一起过,如今,这对“母女”已经离不开彼此。

  李怡霏多年前资助的一名女孩,如今正在上大学,两人也亲如母女。“帮助别人,会给我带来温暖和爱,这是做公益的力量,也是我坚持做下去的动力。”李怡霏说。

  2021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李怡霏有自己的愿望,让服务团队更加壮大,让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进来,让志愿服务水平更高。“目前,我们团队有十几名志愿者正在参加社工证资格考试学习,过半志愿者的服务达到专业水平,志愿服务也向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紧急救援等领域延伸,相信来年公益路,会越走越宽阔。”李怡霏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