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近日,昌吉市在全市规划设置了6个临时便民疏导点共460个摊位用于摆摊设点,这些摊位在方便周边居民的日常所需的同时,也为部分困难群众提供了难得的就业机会。
一个小小的摊位,不仅连着民生,也连着民心。地摊虽小,却能养活一家老小;商品不贵却能让人穿梭其间、流连忘返,喧嚣热闹的景象更是让这座城市展现出更多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几平方米的“小摊位”既撬动了家门口的“大就业”,又让“小买卖”成为城市治理创新的生动注脚。
过去,流动商贩由于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收入不稳定,便民疏导点的设立,为他们提供了固定的经营场所,切实解决了他们的创业困难。在这里,不仅有附近的老商贩继续经营,还吸引了许多原本处于失业状态的困难群体加入。一些失业员工、进城务工人员等,通过在便民疏导点摆摊设点,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他们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开启了创业之路,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也为家庭带来了稳定收入。据统计,昌吉市设置的便民疏导点解决了600多人的就业问题,这600多个就业岗位背后,是600多个家庭的希望与幸福。
昌吉市设置便民疏导点的做法,是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它告诉我们,在城市发展中,只要我们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工作方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希望更多的城市能够借鉴昌吉市的经验,让“地摊经济”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改善民生,让城市既有美丽的“颜值”,又有温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