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 > 十九届五中全会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王薇)2020年12月29日,位于昌吉市三工镇的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圣禾”)的生产车间里,大型机器设备环环相扣,机器在“欢快”地嗡鸣。
筛选、分级,种子被送入流水线,经过包衣处理、称重包装,“坐”上传送带,自动码垛、打捆、粘贴标签,转运至成品仓。
一位工作人员站在传送带后的总控室内,监控着整个生产流程。
“这里是成品包装车间,从烘干、脱粒到精选加工,最终完成成品包装的流程。每天,园区内的自动化种子加工生产线产能约为270吨。”该公司加工厂厂长骆世旭说。
相比少量的技术工人,九圣禾却培养了一支拥有120人的科研团队,并在海南三亚成立了九圣禾研究院,下设小麦、玉米、棉花研究分院,推动自主创新。
在九圣禾种业种子实验室里,摆放着一系列小型生产加工设备,专门用于实验。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总经理高雪飞说:“实验室主要负责提供种子加工工艺和包衣方案,每个新品种在正式生产加工之前,至少要在这里进行两年以上的实验。”
一粒合格的种子经过高度的自动化生产流程,这背后是强大的科技赋能。
“我们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高校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公司每年研发10个以上提质增效产品,并推广到市场上去。”高雪飞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九圣禾围绕种子做文章,通过搭建科研平台,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优秀人才和优质资源,形成了商业化、平台化、数字化、精准化的研发体系,是全国玉米、小麦和棉花三大作物的种子研发、生产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之一。
2016年以来,九圣禾主持承担了农业农村部、科技部以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科技厅等多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参加实施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东北、西南玉米育种,西北玉米小麦育种等重大种子工程项目。
目前,九圣禾拥有独家生产经营权的品种达141个,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40个,已拥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
一粒种子是否优质,最终要靠产量来检验。九圣禾自主研发的小麦品种不断刷新新疆冬小麦高产纪录,其中,新冬41号中弱筋小麦品种2018年、2019年连续创造亩产800公斤以上好成绩,九圣禾D1508冬小麦品种连续两年刷新新疆冬小麦最高产量纪录。
这一系列的高产纪录背后,体现出九圣禾科研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爱华说:“科技强则种子强,种子强则农业强,九圣禾正向高科技种子企业目标迈进,让越来越多的‘昌吉种子’走向全国。”
一粒种子的高度自动化生产流程,是我州科技赋能种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新疆制种面积位居全国第二,其中三分之一来自我州。目前,我州农作物制种面积82万亩,种子生产能力达到32万吨。
近年来,抓住一粒小小的种子,自治州将种业发展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龙头企业作为带动,不断壮大种业产业集群。2020年,我州农作物制种产业预计总产值23.233亿元,占全疆产值的36.29%。全州有种子生产企业68家,其中国家、自治区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分别达到5家和8家。
“科技是创新的第一原动力,也是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州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种子执法科科长刘怀梅表示,我州以科技赋能种业,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紧密科企合作,以市场化的方式加快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创新体制机制,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品种选育,提升良种质量,增强种业产业链核心控制力,构建以种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的新型种业商业模式,通过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延伸种业产业链条,为我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