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梁宏涛)入冬以来的几场大雪,让白色成了边疆小城昌吉市的主色调。
12月16日,笔者走进位于昌吉市三工工业园的新疆如意交联电缆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听到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为生产电缆忙碌着。
“这是刚生产出来的吧?立即拿去检测,一定要确保从我们这里出去的每一米电缆的质量都是合格的。”在生产线旁,公司负责人赵章一边安排技术人员对新加工的电缆进行检测,一边告诉记者:“当初,我怀揣200元钱来新疆学做电缆生意。现在,我的企业产值近亿元。一路走来,我靠的就是信誉和产品质量。”
2012年,在河北老家卖水果的赵章带着200元钱跟一个做电缆生意的朋友来到乌鲁木齐市学习做电缆生意。“我不喜欢卖水果,我就想出来干点别的,所以我就跟着朋友学做电缆生意。”赵章直言不讳。
赵章的电缆生意还算顺风顺水。跟着朋友学了一个月,他基本了解了电缆生意的市场情况。一个月后,他向父亲要了10万元钱,开始自己单干。
“其实很简单,就是到生产厂家去赊电缆,然后找到买家把电缆销售出去再给厂家结账,然后再进货,就这样“滚雪球”一样慢慢发展。”赵章把自己这种经营方法戏称为“滚雪球”。他说:“我就是通过这种方法积累资金、拓展市场、寻找资源。”
就这样,到了2012年底,赵章刨去他父亲提供的10万元本金,还赚了11万元钱,这是他创业得来的第一桶金。
有了资金,赵章在乌鲁木齐注册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新疆新时代博远线缆有限公司,主营电缆销售,踏上了再次创业的道路。这次的决策依然没有让他失望,经营5年后,他的资金积累达到了200万元。
乡村振兴,给电缆行业发展带来商机。当时,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电线和电缆的需求量猛增。赵章看到了商机,再次产生了办厂的想法。2017年,年仅29岁的赵章拿着自己的200万元创业资金,在昌吉市三工工业园注册了生产电缆的公司——新疆如意交联电缆制造有限公司,引进了两条电缆生产线,开始了自己加工、生产、销售电缆的创业之路。
因为从事过多年的电线、电缆销售,赵章建立起了强大的销售网络,他的公司生产的电缆不仅成为疆内客户的首选,还远销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工厂成立的第一年就实现了净收入回本,第二年利润翻番。到了2021年12月中旬,公司的3条生产线不仅解决了4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而且实现了产值1亿元,年纯收入达到1300万元。此时的赵章才刚刚过完33岁的生日。
“家里的土地流转了,我就想在家附近找个工作,离家近挣钱还能顾上家。刚好赵总的电缆厂招工,我就来了。”操作员李伟刚对笔者说,“在这里上班,能挣钱也舒心,挺好的。”如今,他每月的工资达到了7000元。
只要你找到合适自己的路,并坚持走下去,成功终将会属于你。这是赵章的人生格言,也是赵章的人生信条。年纪轻轻就身价上亿的赵章身上有着其他年轻人所不具备的成熟和睿智。对于今后的发展,他显然已经有了新的打算。
“这几年,我一直生产的是铝芯、铜芯等普通电缆。明年我准备投入180万元上一套可以生产矿物质电缆的生产线。”赵章说得云淡风轻,但是他的目光坚毅而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