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检(清)
日昨来斯境,烟村入望新。
豆麻征土沃,鸡黍识民淳。
牛背牧童稳,岭头山树匀。
行人重留恋,去矣复逡巡。
征衣沾晓露,客路喜春温。
近郊平田润,遥山薄暮昏。
驱羊来草地,卧犬护篱门。
欲订重来约,鸿泥笑爪痕。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清代诗人颜检作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由直隶(今河北省)赴乌鲁木齐途中。诗题中的奇台为今新疆奇台县东南45公里的老奇台,原奇台县旧治。
颜检以清新晓畅的语言记叙了自己来到奇台县境的所见所感,诗中有画,画中含情,寓意深沉。他清早起来,踏上赴乌鲁木齐的路途,回望晨雾弥漫的村舍,诗意萦怀。“日昨来斯境,烟村入望新”当昨日踏进这个小村的时候,炊烟四起,清新的空气给了诗人“入望新”的美感体验。紧接着,诗人由远及近,由宏观到微观,进一步写出奇台乡村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的特点和清新明媚的自然风光。“豆麻征土沃,鸡黍识民淳。牛背牧童稳,岭头山树匀。”宛如一幅幅静中有动、动静相生的乡村风俗画,表现了村庄静美祥和桃花源一般的生活情境。上阙最后一句“行人重留恋,去矣复逡巡。”升华为诗人的感慨和赞美。特别是“留恋”“逡巡”两个词道出了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情思。
诗的下阙是写作者离开奇台时的情景。首句“征衣沾晓露,客路喜春温。”将视角移到漫漫路途上,点明早行人眼前所见,心中所感。露水虽然打湿了衣襟,春日的晴暖却让人心情舒畅。“近郊平田润,遥山薄暮昏。驱羊来草地,卧犬护篱门。”郊外田畴广阔,远山含黛,暮色苍茫,又是一番明净开阔的意境烘托。牧人赶着羊群在草地上放牧,机灵的牧羊犬守卧在篱笆门边,宛如一幅静美恬淡的草原游牧写生图。而最后一句“欲订重来约,鸿泥笑爪痕。”则道出了诗人留恋羡慕这美好诗意的生活而又不可得的错综复杂情愫。想要与这美丽的大自然有个重游一次的约定,可是变幻莫测的人生和命运又岂容他自主定夺呢。
“鸿泥”出自苏轼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中“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感喟。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颜检路过奇台乡村时,对于乡村恬淡生活和静穆悠远的大自然的赞叹留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命运无定的隐忧和无奈。
颜检(1757—1832年),字惺甫,号岱山,又号岱云,别号槎客,广东连平县元善镇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生于山东泰安,拔贡生出身。侍奉过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皇帝,一生宦海沉浮,三起三落。他上书进言动辄受处分,听信谎言屡为属吏所蒙骗,又多次因下属犯罪追究主官责任而受到降职、革职等处分,甚至被遣戍乌鲁木齐,最后仅以五品衔告终。
《连平州乡土志》载,颜检秉性仁慈,老成持重,回家省亲,布衣草笠,常与农夫及街头百姓相互攀谈,状极可亲;出入不用仆从,乡人多不知其为贵官。
连平县元善镇颜检故居刻有一副颜检的自警对联:“清白存心,精勤任事,勉为良吏,力挽颓风。”
史称颜检“居官公慎”,皇帝也赞颜检“清洁立身”。人们普遍认为颜检是个“一味厚道”的老实人,很想为民办点好事,但因受官场积习影响过深,缺乏心劲儿和气魄。(王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