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频道精选 > 文化 > 文苑 > 散文

炒酱菜,春季特色菜

发布时间:2025-05-07 12:44:16 来源:昌吉日报

  □张立荣

  惊蛰过后,一天晚上,视频闲聊,儿子说:“这几天,吃啥菜都没滋没味的,就想吃家里炒的酱菜!”

  放下手机,便去备菜。我从冰箱翻出胡萝卜和西芹,胡萝卜去皮,西芹摘去叶片,抽去筋丝,都洗净后,放进过滤篮,控干水分。把胡萝卜切成粗丝,西芹切小块,撒入适量的咸盐,翻拌均匀,装入洗净的玻璃罐中,加入凉白开,盖上盖子,放在温度适宜的冷藏室。罐子里,胡萝卜的黄和红,映衬着西芹的绿,在凉白开里浸润,发出诱人的色彩。

  每天开盖,翻拌,用漏勺按压,使水没过蔬菜,防止变质。看着渐渐腌制成熟的咸菜,不由得回想起曾经的岁月,左邻右舍腌咸菜、炒酱菜的场景。

  每年的十月,家庭主妇们在阳光晴好的日子,坐在院落里忙碌。成堆的蔬菜堆在她身边,胡萝卜、莲花白、青笋、豆角、芹菜、香菜,还有绿西红柿。她们忙着削皮,摘叶,抽筋丝,把蔬菜洗净,晾干水分,移来一个大水缸,也洗净晾干。在缸里摆放一层蔬菜,撒一把咸盐,蔬菜全都入缸,抱来一块石头洗净,压在菜上,在缸里倒入晾凉的开水,没过石头,盖上木质的盖子,把缸抬到阴凉处,等待腌制成熟。

  整个冬天,咸菜成为大白菜和洋芋的陪衬,每天出现在早晨和傍晚的餐桌上,为黄米黏饭、洋芋搅团增香添味。特别是下午放学归来,又冷又饿,兄弟姊妹围坐在炉子旁,享受着母亲早已切好的一盘调了葱花淋了清油的咸菜,和炉盖上两面焦黄的烤馍片,只感觉到生活无比的甜美和幸福。

  春分时节,农闲已经结束,人们要走向农田,开始耕耘。主妇们翻看咸菜缸,口感较好的莲花白、青笋、豆角、绿西红柿已所剩无几,捞出切莲和胡萝卜切丝,淘洗之后攥干水分,拿出过年拌凉菜时特意留下的卤猪头肉,或做红烧肉时留下的猪皮,都切成丁,把红辣椒干泡水醒发切末,葱蒜切末。

  起锅烧油,放入肉丁,炒至水分收干,加入辣椒末、葱蒜末,加入几勺豆瓣酱,调入适量的姜粉和花椒粉,加入咸菜丝翻炒,以酱油上色,炒至水分渐干,加水没过咸菜,不停地翻炒,避免糊锅。炒酱菜的香气开始四处弥漫,从东家飘向西家,逗引着嘴馋的孩子。水分已干,端锅撤火,酱菜炒好了,盛放在搪瓷盆里,晾凉之后盖盖,存放在阴凉的仓房里,随吃随取。

  早晨,舀一盘炒酱菜,和馍片一起放入笼屉馏热,再沏一壶酽茶。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热馍片就着油汪汪的炒酱菜,喝一口滚烫的茶水,偶尔,酱菜里潜藏的肉丁,在口腔里滋生出特别的香味,孩子们的脸上露出喜悦,别样的滋味也会涌上心头。

  一周之后,我打开玻璃罐,尝一尝腌制的咸菜,咸淡适宜,恰到好处。想吃传统家常味,还是猪肉称心,拿一块多肉少油的猪腿肉和几块猪皮切块,准备好其他食材,点火起锅,开始炒制,加点儿红油豆瓣酱和老干妈辣酱,又加入自制的辣椒酱,酱菜炒好了,香气四溢。

  午饭,老公看到晾在一旁的炒酱菜,越过洋芋丝,挖了几勺,浇在白皮面上,拌了拌,大快朵颐。

  晾凉的炒酱菜盛进保鲜盒里,放进冰箱冷藏。周末去昌吉看儿子,等到他晚上下班,进门看到餐桌上摆放的热气腾腾的炒酱菜和花卷,配一碗漂浮着大红枣的小米粥,便赶紧去洗了手,迫不及待地埋头吃起来,一边吃,一边不自主地称赞:“好吃,好吃极了!”看到儿子吃得津津有味,我的心里滋生起一片安然和舒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食已然成为一种地域的文化。炒酱菜,人们总会在每年的春季想起它,并把它端上餐桌,再次享用,因为它滋养了我们的生活,温暖着我们的记忆。

[责任编辑:田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