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
1月29日,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村晚”现场,演员正在表演《京剧串烧》。 □本报记者 岳文玲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 岳文玲)
屋外冰天雪地,屋内暖意融融。1月29日,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举办“村晚”文艺演出活动,离“村晚”正式开始还有近一个小时,十三户村村委会办公楼三楼会议室,便已座无虚席。
“为了观看这次‘村晚’,我和姐妹们早上10点半就赶到这里啦!”76岁的村民徐梅英说。
“村晚”现场装扮得红红火火、年味十足;徐梅英和姐妹们系着红围巾,围桌而坐,一边吃着小零食,一边热络地聊着家常。
这场“村晚”还是“东西南北中 乡村互联通——在希望的田野上”网络春节联欢晚会首场直播,由国杰老教授科学技术咨询开发研究院、中保养老服务教育学院、浙江开放大学萧山学院联合主办,涉及14个省(区)市、28个村。
“这是我们村举办的第三届‘村晚’,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所有节目都自编自导,排练了一个多月,村民们都很期待今天的表演。”六工镇党委副书记、十三户村党总支书记楚保金说。
随着音乐声响起,“村晚”的序幕在开场舞《盛世欢歌》中正式拉开。十几名身着天蓝色礼服、手举粉色牡丹花的演员,来到舞台中央翩翩起舞。
“农业灌溉有渠道,瓜果、蔬菜和山药,鲈鱼、大虾、五道黑、鲜食玉米美名扬。豆芽厂、马路砖、万武的驴奶营养棒,蔬菜种子品种全,远销海外挣美元。腰包鼓,腰杆儿硬,发展成果惠百姓……”快板《我的家乡我来夸》,演员们一边说着词,一边扭着秧歌步。
随后,《欢歌新时代》《十三娃》《迎着风雨 笑看花海》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一个个精彩民族歌舞燃爆全场,京剧串烧、女声独唱、歌伴舞等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轮番上演。
“真热闹哇!想不到家门口能看到这么接地气、精彩的节目,希望明年能够参与其中,上台表演。”返乡大学生陶梦洁一边观看,一边用手机录像、拍照,分享给亲朋好友。
近两个小时的“村晚”,在舞蹈《相亲相爱》中结束。“演得好!节目都是俺们村的事儿,期待明年的‘村晚’。”徐梅英意犹未尽地说。
近些年,十三户村努力发展水产养殖、油菜花、艾草、鲜食玉米生产加工等特色产业,不断延伸农村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饮食民俗、红色教育、研学体验、健康养生等产业嫁接融合,蹚出了一条“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先后荣获全国美丽乡村生态示范村、第三批全国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记者手记>>>
这场“村晚”办得好
持续近两个小时的十三户村“村晚”,均由本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看“村晚”、享“村晚”、乐“村晚”,现场热闹非凡,充满浓浓的年味儿与烟火气。台上讲乡音、唱乡情、舞乡韵,生动展现了新农村新风貌。台下村民有滋有味地观看,时不时地交谈几句,调皮的孩子偶尔奔跑其间……这种升腾的烟火气与洋溢的幸福味交织而成的土味儿场景,不正是村民获得感、幸福感的体现吗?
记者在“村晚”现场,被村民专注的神情、开怀的笑声、真挚的掌声感染,更被全村男女老少齐心参与、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昂扬精神风貌所感动,不禁感叹:这场充满年味、乡土味、文化味的“村晚”办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