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江燕
近日,昌吉市科学规划设置了6处临时便民疏导点,提供460个摊位,通过早清理、午巡查、晚值守的工作机制,确保摆摊人员做到“摊走地净”,既保持了城市的整洁,也激发了地摊经济的活力,让城市中的“烟火气”增添了更多的“文明味”。
昌吉市这种创新城市管理的方式,巧妙地在民生需求与城市管理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无疑值得称赞。无论是宁边路街道二十一号小区那整齐排列的日用百货、瓜果蔬菜摊位,还是建国路街道六工庙巷夜幕降临时飘香四溢的小吃街,每一处都体现了城市管理者对民生需求的尊重和对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科学考量。
临时便民疏导点的设置,是“末端执法”向“靠前服务”的转变,说明城市管理不再是简单的约束和限制,而是积极寻找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新途径。这种方式既维护了城市的整洁有序,又激发了经济活力,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可谓一举多得,受到欢迎在情理之中。
激活“地摊经济”,升腾了城市烟火气。小吃摊、小菜铺、小百货……这些小摊位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地方,还是社区居民交流互动的空间,承载着市民的生活记忆与情感,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促进了社会和谐。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高楼大厦的光鲜亮丽,也在于街巷里弄的柴米油盐。以临时便民疏导点为例,城市治理需要以人为本,需要智慧,在“放”与“管”之间找到优解。如此,方能让“一方活水”激荡发展“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