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AI生成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王昱骅 通讯员 马晓蕊)
在快节奏生活的裹挟下,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如同暗流,悄然侵蚀着人们的心灵。为探寻心理健康维护之道,记者走进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通过采访相关专家与真实案例,为广大群众带来科学、实用的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不容忽视的“心灵感冒”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心理医学科赵鸿雁主任翻开厚厚的病例档案,向记者展示了一组令人忧心的数据:近三年来,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幅增长。“以前,很多人对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不足,即便出现症状也选择默默忍受。”赵鸿雁说。焦虑和抑郁就像“心灵感冒”,初期可能只是情绪低落、烦躁不安,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引发失眠、食欲不振等身体症状,甚至发展成严重的精神疾病。
昌吉市的上班族王先生就是典型例子。32岁的他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项目经理,长期高强度的工作、频繁的加班以及巨大的业绩压力,让他逐渐出现入睡困难、情绪低落的症状。“那段时间,我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王先生回忆。直到在家人的劝说下,他来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就诊,才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和药物干预,他的症状才有所缓解。赵鸿雁强调,像王先生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只有两者都处于良好状态,才是真正的健康。
心理调节方法:驱散阴霾的“心灵阳光”
面对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掌握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至关重要。赵鸿雁向记者分享了多种实用技巧,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说明。
16岁的高中生小吴,因面临高考压力,出现了严重的考试焦虑。每次考试前,她都会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甚至在考场上大脑一片空白。赵鸿雁建议她尝试深呼吸法。当感到焦虑时,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或躺下,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受腹部的隆起,然后再缓缓地呼气,感受腹部的收缩,重复几次,能有效放松身体和情绪。“深呼吸就像给心灵按下暂停键,帮助我们从紧张的状态中抽离出来。”赵鸿雁解释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吴在考试中的焦虑症状明显减轻。
正面思考也是调节情绪的关键。在昌吉市某企业工作的刘女士,因工作失误被领导批评,一度陷入自我否定的低落情绪中。赵鸿雁引导她尝试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把这次失误看作是成长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自责和沮丧。通过培养正面思考的习惯,刘女士逐渐改变了对事物的认知,情绪状态也得到了改善。
心理暗示同样具有强大的力量。69岁的张爷爷退休后,因生活重心改变,产生了孤独和抑郁情绪。他每天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我今天状态很好”“我有能力享受生活”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在潜意识中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和心理韧性,让他逐渐走出了情绪低谷。
此外,赵鸿雁还推荐了冥想和运动等方法。冥想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平静内心;运动则能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缓解压力。“每周进行至少3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对心理健康非常有益。”赵鸿雁建议。
心理健康建议:量身定制的“心灵呵护”
学生群体:在压力中绽放青春光彩
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心理医学科主治医师杨黎昕分享了一个案例:初二学生小李,因成绩下滑和同学关系不融洽,出现了厌学情绪,甚至开始拒绝上学。杨黎昕表示,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压力过大、考试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
对于学生而言,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是缓解压力的重要方法。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避免过度疲劳和临时抱佛脚。同时,要学会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娱乐时间。在面对考试焦虑时,杨黎昕建议学生提前做好复习准备,掌握正确的应试技巧,如合理分配答题时间、遇到难题先跳过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和学习方法调整,小李逐渐找回了学习的信心,重新回到了校园。
此外,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学会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遇到心理问题时,不要害怕向家长、老师或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上班族群体:在忙碌中寻找心灵平衡
上班族面临着工作压力、职业发展、家庭责任等多重压力。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心理咨询师、主治医师谭翠玲讲述了一个案例: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陈女士,因工作任务繁重,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和生病的老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出现了工作倦怠和焦虑情绪。谭翠玲指出,上班族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工作倦怠、职业焦虑、家庭与工作的平衡问题等。
为缓解工作压力,上班族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过度加班。在工作间隙,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放松活动,如伸展身体、远眺、闭目养神等。同时,要注重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应对职场的变化和挑战。在谭翠玲的建议下,陈女士调整了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学会了合理分配时间,注重与家人的沟通和陪伴,工作和生活逐渐恢复了平衡。
在处理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时,谭翠玲建议上班族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注重与家人的沟通和陪伴。在工作之余,尽量减少工作对家庭生活的干扰,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当感到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与朋友倾诉、参加兴趣小组等方式释放压力。
老年人群体:在岁月中享受心灵宁静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面临着身体机能下降、退休后的角色转变、孤独感等问题,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赵鸿雁分享了一个案例:65岁的李奶奶,老伴去世后,子女又不在身边,她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出现了抑郁症状。赵鸿雁表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
对于老年人自身而言,要积极调整心态,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变化。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摄影、下棋等,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李奶奶在医生的建议下,参加了社区的书法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生活逐渐变得充实起来。同时,要保持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扩大社交圈子,减少孤独感。
在身体方面,老年人要注重健康管理,定期体检,积极治疗慢性疾病。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如散步、太极拳、广场舞等。赵鸿雁强调,老年人要学会接受自己的衰老和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享受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