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新春走基层·文化中国年 | 漳州布袋木偶跳起麦西热甫

发布时间:2025-02-06 11:00:16 来源:昌吉日报

  1月15日晚,闽疆(木垒)非遗交流新春专场演出现场,漳州木垒两地演员同台交流。记者 刘 辉摄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辉)

  1月15日晚,“丝路同源·山海交响”闽疆(木垒)非遗交流新春专场演出在木垒县会议中心精彩上演。

  这场汇聚了闽疆两地特色非遗项目的文化盛宴,让木垒县各族干部群众感受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

  台上,70岁的吐尔松·阿孜买提拨响手中的都塔尔,柔美而悠扬的琴声扣人心弦。合着音乐的旋律,老人引吭高歌。序曲唱罢,手鼓敲响,都塔尔、艾捷克等乐器一起奏响,众人的歌声高亢而辽远。

  木垒维吾尔族塔合麦西热甫是当地农牧民喜爱的一种集歌唱、舞蹈、音乐于一体的传统艺术形式,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吐尔松·阿孜买提正是该非遗项目的国家级传承人。

  随着热烈奔放的麦西热甫音乐响起,52岁的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演员陈黎晖操纵手中的丑角造型的木偶,和着节拍,跳起了欢快的新疆舞,小巧玲珑的布袋木偶在舞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冬不拉弹奏“黑走马”的音乐响起,舞蹈演员的动作刚劲而轻快,在一张一弛的律动中尽显豪迈与奔放,演绎出骏马驰骋在大草原上的壮美景象。

  65岁的常桂兰带领着木垒县新疆曲子传承社的队员们为台下观众表演了新疆曲子《小二黑》。她是木垒县照壁山乡北闸村村民,是新疆曲子代表性传承人郭天禄的高徒,学习演唱新疆曲子有十余年时间。“我们传承社常到乡镇和各单位演出,一年能演几十场呢。”常桂兰说。

  台下,不时传出掌声和欢呼声。

  “太精彩了!”木垒县第三小学六年级学生阿茹娜·阿依别克说:“今天的非遗演出让我大开眼界,感受了布袋木偶戏的魅力。这些木偶动作逼真、表情生动,我觉得太神奇了。”

  “方寸小舞台,指掌有乾坤。经典的造型、精彩的表演,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木垒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晓琴说。

  “我表演漳州布袋木偶戏已经30多年,这是第一次与新疆别具特色的非遗同台表演,觉得太震撼了。”陈黎晖说,2006年,漳州布袋木偶戏表演及漳州木偶头雕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建省漳州市有专门的艺术学校在保护传承这项非遗,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许洁莉说:“新疆的非遗太独特了,在今后的创作和表演中,我们会把新疆非遗元素融入进去,让漳州布袋木偶戏更具多样性。”

  “无论是漳州布袋木偶戏,还是木垒维吾尔族塔合麦西热甫,都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深厚的根脉。”木垒县委副书记、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指挥长高国亮说,我们会继续促进两地特色文化的互鉴和交融,让两地间各族群众的情感友谊得到更进一步的交融和升华。

[责任编辑:陆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