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走出强村富民路
——记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昌吉市三工镇党委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茜)在昌吉市三工镇,特色产业持续崛起,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民生实事加快落地,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的“协奏曲”。
多年来,三工镇党委以“党建强村、党建治村、党建富村”的理念,在探索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强村富民之路。前不久,三工镇党委荣获“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强村富民
7月正是鲜桃收获季,在三工镇二工村小严采摘园里,一片片桃林郁郁葱葱,诱人的鲜桃点缀在青翠枝头间,果农们忙着将鲜桃装箱称重。
以前二工村种植结构单一,村民收入不高。2013年以来,在三工镇党委的引导下,二工村加快种植产业调整,大力发展葡萄、桃子等特色产业。印象戈壁葡萄酒庄负责人富强带领二工村234名村民成立了合作社,先后投入500万元,对酒庄的脱粒、榨汁、储存、发酵和冷处理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二工村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
同时,二工村持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提升村民的幸福感。2018年以来,该村先后投入1460万元,新建高标准农村安居房71栋,完成巷道、围墙、厕所的改造,加强美化绿化。焕然一新的二工村,成为昌吉州美丽乡村示范点和乡村振兴示范点。
三工镇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00万元,51户低收入家庭喜迁新居。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先后拆除50台燃煤小锅炉,整治扬尘污染18处,累计清理“散乱污”企业27家、“小散乱”养殖户200余户。大力推广清洁取暖项目,辖区企业电采暖覆盖率达100%。牢牢守住水资源保护红线,完善落实河长制,累计退地4150亩、关停机电井22眼。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推进,累计完成造林4000亩,村庄绿化率由23%提升至30%,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镇域经济实现新突破
多年来,三工镇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桃子、葡萄等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4万亩,亩均纯收入达8000元,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果”。
乡村旅游焕发新活力,举办“品葡萄酒香 游魅力三工”旅游文化周活动,二工村获评州级旅游示范村,三工架子肉成为网红美食,桑树园变身热门打卡地,5年来累计接待游客18万人次,营业额突破800万元。
工业发展稳中有进,新疆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晋级全国十大制种企业之一,玉米销售收入居全国种业企业第14位。中粮(昌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益海(昌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完成新一轮技改升级,新疆仓麦园有限责任公司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印象戈壁葡萄酒蝉联布鲁塞尔国际大赛金奖;移动、联通、电信大数据中心建成投运,亚欧国际物流园成为全州物流仓储主战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圆满完成,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完成20公里污水管道、3581座卫生厕所建设,1100余户家庭达到“美丽庭院”标准,实现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卫生整治“三个全覆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水权交易量达到825万立方米,完成土地确权7万亩,5917户村民喜领股权证,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民生实事温暖人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三工镇党委干部的眼里,只要是群众忧心的事,只有落实得好不好,没有大与小。
就业惠民成效明显,三工镇累计新增就业45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次。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500元,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超98%。全民健康体检有序实施,大病医保报销比例提高至60%,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通过医共体的建设,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达到100%。行政村全部接入城市自来水管网,2万多名群众吃上了安全洁净的放心水。富民安居房温暖人心,居住环境大幅改善。
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成为文明节俭新风尚。三工镇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举办文艺汇演200余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余次。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启动建设,4个农村小游园相继建成,建设完成“四好农村路”43公里,所有行政村实现通硬化路、通公交车、通动力电、通光纤宽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三工镇新引进研究生9名、大学生21名,基层工作力量进一步充实。新发展党员145名,党员人数扩大到1043人。新戽村、庙工村软弱涣散党组织顺利“脱帽”,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精心打造常胜村、二工村2个党建示范点,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发挥,形成了党建引领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持续深化“访惠聚”工作,三工镇累计引进资金1443万元,办理实事好事2000余件,解决生产生活困难1213件。基层减负工作扎实开展,大力整治“文山会海”,村级档案从212项精简到43项,压缩率超过80%,干部担当尽责的精气神明显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