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通讯员 张德峰 周雪娇)6月28日早上,天刚亮,帕塔尔·阿不都热木夫妻俩就忙碌起来,妻子打水和面,他拿柴生火。不一会儿,陆续有人来买馕,还有人通过电话订购,虽然辛苦,但夫妻俩很是开心。
今年52岁的帕塔尔·阿不都热木是吉木萨尔县二工镇十八户村村民,他也是一名党员。经营馕店之前,他种了50亩地,一年下来没多少收入,有了孩子后,日子过得就更紧巴了。
为改变现状,帕塔尔·阿不都热木一直在想办法。2018年,他看到羊肉价格一路上涨,便购买了50多只羊想发展养殖业,但没多久市场行情急转直下,等到他养的羊出栏时,没有卖出好价钱,他只得赔本处理。
得知帕塔尔·阿不都热木的情况后,昌吉州中级人民法院驻吉木萨尔县二工镇十八户村“访惠聚”工作队和村“两委”帮他想办法、出主意,一边让他继续养殖羊,一边为他寻找其他的赚钱门路。
工作队队长朱燕玲发现村里没有馕店,村民要去十几公里外的乡里购买馕,便产生了一个想法——让帕塔尔·阿不都热木开一家馕店增加收入。但帕塔尔·阿不都热木不会打馕,还担心打出的馕没销路。
2021年9月,朱燕玲带着帕塔尔·阿不都热木到周边村的馕店了解情况,学习制作流程和经营管理方法。经过几天的忙碌,帕塔尔·阿不都热木砌好了馕坑,又从外地购买了一套打馕工具,开起了馕店。
开店第一天,帕塔尔·阿不都热木制作了100个馕,但成品只有一半,工作队出资把馕全部买了回去。
之后,朱燕玲帮帕塔尔·阿不都热木联系了一位打馕师傅,手把手给帕塔尔·阿不都热木传授技术,帕塔尔·阿不都热木一边学习一边不断试验,直至熟练掌握面团软硬、发面时长、烤制时间。不久后,帕塔尔·阿不都热木打出的馕全部合格。
馕打出来了,工作队队员又当起了“销售员”,他们发动亲戚朋友和同事前来购买,帕塔尔·阿不都热木馕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你好帕老板,今天再给我送上50个馕,昨天送来的馕已经卖完了。”吉木萨尔县二工镇头工街西村永旭超市老板路吉文通过电话订购。
帕塔尔·阿不都热木说:“现在我一天打500多个馕,用15袋子面粉。”
“通过群众自主创业以及‘访惠聚’工作队、村‘两委’的大力宣传,现在十八户村的馕已经销往县城各超市。接下来,我们将在继续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同时,不断带领群众增收。”吉木萨尔县二工镇十八户村党支部书记马寿华说。
目前,帕塔尔·阿不都热木夫妻俩每天能打500个至600个馕,一个卖3.5元,收入2000元左右。
“我以后还要做饼干、面包,增加产品种类,把生意越做越大。”帕塔尔·阿不都热木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