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杨鹤)6月3日,在呼图壁县石梯子乡白杨河村天山花海景区附近的创业园,记者见到了新疆工艺美术大师、自治区高级农民技师、沙木哈尔民族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木孜拉·努依坦。
走进沙木哈尔民族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厂,在停产近7个月的厂房里,摆放着布料和停产前生产的床单、抱枕等产品。木孜拉·努依坦告诉记者:“我明天要召集技术工人开会,恢复生产,赶制一批床单。”木孜拉·努依坦一边给记者展示一套床单被套,一边说,“停产前,这套绣品销售量非常可观,一周能销售1500套左右,不仅销往全疆各地,还卖到了哈萨克斯坦。”记者了解到,由于近年来受国内外疫情影响,沙木哈尔民族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遇到了产品滞销问题。不少绣品公司、加工厂的经营者前往浙江义乌等轻工业发达城市发展,也有一部分经营者关停了绣品加工厂转向其他行业。木孜拉·努依坦和技术工人虽然不在厂房里加工刺绣手工艺品,但一直坚持在家不断“打磨”刺绣技术。
谈及当前的困境,木孜拉·努依坦介绍了近几年合作社的经营状况以及如何艰难生存的。2020年受疫情影响,合作社产品滞销,技术工人工资发放遇到困难,自治区儿童妇女发展基金会帮助沙木哈尔民族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销售了600多件工艺品。眼看身边许多同行离开了刺绣行业,木孜拉·努依坦忧心忡忡,但她一想到生活了几十年的呼图壁县石梯子乡,想到沙木哈尔民族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县、乡列为扶贫项目,政府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怀,还有一直等待工厂恢复生产的工人,木孜拉·努依坦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她向合作社的技术工人告知目前合作社的经营状况,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为了留住精心培养的技术工人,木孜拉·努依坦承包了多项劳务服务项目,召集工人从事农田间苗、接水管等劳务服务工作。通过“刺绣+劳务服务”结合的方式,将闲置时间利用起来,既避免了技术工人流失,又保障了她们的收入。
看到厂房绣台前摆着一套绣有“呼图壁县第一中学”字样的抱枕,呼图壁县石梯子乡政府干部原沁飞和赵建伟给木孜拉·努依坦出主意说:“木总,我们可以制作类似的纪念款抱枕作为伴手礼或者依托天山花海景区开办绣品展,让游客挑选喜欢的工艺品……”木孜拉·努依坦也表示,面对当前困境,不仅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刺绣技术,扩展消费群体的广度,占有更多有效市场份额。
木孜拉·努依坦在厂房工作。本报记者 杨鹤 摄
木孜拉·努依坦用毛巾轻轻擦去工作台上的灰尘,她说:“这两天接到了订单,要生产一批床单,明天我就召集工人们开会,商讨恢复生产的事宜。我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