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辉)在昌吉这片7.3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回、汉、哈萨克、维吾尔等4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24.4%。
打开绵延千年的历史卷轴,在丝绸之路的尘烟中,在北庭都护府的盛唐风度中,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的建设中,昌吉州各族兄弟姐妹守望相助、亲如一家,绘就一幅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绚丽画卷。
走进庭州大地,一条条柏油马路贯穿村组,一块块高效田地整齐划一、一排排安居房让农牧民展笑颜,一所所校园传出学生的琅琅读书声,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共建和谐美丽家园……这一幅幅画卷记录着昌吉州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轨迹。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10年来,我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民族团结实践活动,持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成果,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携手共画同心圆,共筑强国梦,奏响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谐的新篇章。
7月9日,奇台县政府机关干部来到古城乡果园村村民穆伊提·吾普尔家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 记者 何龙 摄
创新宣传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月17日,昌吉市宁边路街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开展以“喜迎党的二十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活动。
活动现场,辖区人大代表宣讲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现场演出的文艺节目精彩纷呈,期间穿插有奖知识问答。昌吉市宁边路街道工作人员向来往的各族群众发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消防安全知识》等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参加活动的干部还来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清代粮仓参观。
昌吉市宁边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潘斌说:“我们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充分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文艺演出、道德讲堂、志愿服务等活动,切实加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持续不断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民族理论政策教育走深走实,促进‘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有感有形有效开展。”
在昌吉州,每年开展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还有很多。
10年来,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为抓手,我州坚持高位推动,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社会广泛参与、州县(市)乡3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最美结亲故事、“最美石榴籽”事迹、“我邀亲戚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各类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五个认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
5月3日,昌吉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驻三工镇南头工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和村民一起载歌载舞,欢度佳节。 梁宏涛 摄
邻里守望相助 携手共建和谐家园
在阜康市阜新街道文化路社区,有一座普通的小院子,一年四季充满了欢歌笑语,被周围不同民族的老人当做自己最温暖的家。小院的主人叫沙尼汗·艾塔木,是文化路社区的一名党员,多年来,她甘做老人们的贴心“小棉袄”,把36位孤寡老人视为亲生父母,演绎了跨越民族的“大爱”精神。
为常年生病卧床的老人洗晒被褥,给独居老人买面买菜……在呼图壁县呼图壁镇阿同汗社区团结巷,王桂珍一直坚持把自己卖废品的收入和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用来帮助身边的困难群众,传递着跨越血缘的民族团结情。因此,当地人都喜欢叫她“阿同汗”,这个维吾尔语词汇的意思是“金子般的心”。
在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满城路社区,民政专干巴哈义古丽·尼合买提先后认下13位生活困难的“爸妈”,精心地照顾着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和精神上的依靠。
在我州,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1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我州各民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团,用真情温暖着人间,谱写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乐章。
用心用力用情 推动交流交往交融
“亲戚越走越亲,感情越走越浓。”这是吉木萨尔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徐小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结对亲戚义明的小女儿遭遇车祸后一直未拿到赔偿款,徐小祥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与当地法院联系,帮助义明一家写强制执行申请书,又协助其申请司法救助金。很快,义明拿到了执行款和司法救助金,小女儿得以顺利看病。
1月31日,木垒县西吉尔镇党委书记康军接到结对亲戚——西吉尔镇水磨沟村脱贫户热依丁的电话后,来到热依丁家和他们一家人一起过年。
帮助热依丁申请廉租房、自掏腰包买了一台45英寸的电视机、帮热依丁妻子克力比努在木垒县城找工作……交流交往、互帮互助中,热依丁一家人和康军的关系越来越近,每次得知康军要来家里时,热依丁都会早早准备好丰盛的饭菜等着他。
6月9日,玛纳斯县乐土驿镇白杨树庄村民达吾提拜克·马坦家欢声笑语不断,当天是他儿子叶尔多斯·达吾提拜克10岁的生日。福建援疆三明分指挥部的干部们带着生日蛋糕、学习用品和足球等礼物来到他家,专程给叶尔多斯·达吾提拜克过生日。
多年前,达吾提拜克·马坦因事故造成高位截瘫,生活无法自理,家庭一度陷入困境。2017年,福建援疆三明分指挥部的援疆干部与达吾提拜克·马坦一家成为结对户,不时过来看望帮助他们。如今,达吾提拜克·马坦一家三口人办上了低保,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生活得到了保障。
在我州,各族群众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温情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10年来,通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我州4.5万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与各族群众“结对子、交朋友”,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开展融情联谊活动,有效促进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10年来,我州积极打造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累计建立互嵌式行政村276个、村民小组968个、社区166个、小区766个、楼栋8077个;建立互嵌式企业685个、市场31个、经济街区23个;全州各学校混合编班4456个、混合宿舍4147间;建设中华文化主题公园13个、广场21个、雕塑10座、园林1个、乡村画廊24个、特色文化村(社区)32个、文化大院73个、实施文化惠民项目42个,推动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持续改善民生 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
“每天坐在温暖、明亮的教室上课,特别开心,学习更有劲头了。”13岁的迪娜拉·阿依丁,去年告别了大山里的土块教室,来到呼图壁县雀儿沟镇宁德小学读书。作为住校生,她每月有150元伙食补助,宿舍有热水可以洗澡,爱学习的她一直将考上清华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宁德小学是福建省宁德市2020年援建交钥匙工程项目之一,投资1586万元,总占地面积约59亩,建筑面积976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两栋、宿舍楼两栋、食堂、值班室、消防控制室、300米塑胶运动场及附属工程等,并配备了国内先进的设施设备,让牧区的少数民族群众接受到同等质量的优质义务教育资源。
10年来,我州始终把聚焦总目标抓发展、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支撑,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三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8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00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0元。
——农村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和普通高中学费补助政策全面落实,初高中毕业未升学人员实现职业教育“双兜底”,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充分发挥对口援疆的重要作用,援疆资金的80%以上投向县以下基层和民生领域,在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领域建成一大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我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必将不断开创新局面。
天山巍峨、绿洲秀美,7月的庭州大地风景绚烂如画。灿烂阳光下,我州各族儿女意气风发,凝心聚力、阔步前行,正在书写新时代发展进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