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中国昌吉网(记者 荷苒·马汗)
巍巍天山,高耸入云的雪峰绵延而下,连接戈壁大漠。融雪水灌溉下的绿洲,滋养了千年北庭。作为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城,吉木萨尔县这个天山北坡最具发展活力、绿色宜居宜业的美丽小城,正上演着千年故城的辉煌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木萨尔县完整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的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立足优势谋发展
9月16日,吉木萨尔县城南工业园区,新疆泰佳欣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硅粉、新疆锦禾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1万吨南瓜系列产品深加工和不锈钢纤维丝织制项目集中开工。
吉木萨尔县委副书记、县长丁鼎介绍,近年来,吉木萨尔县紧扣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区、页岩油气综合利用示范区、历史文化研学旅游核心区和服务准东发展保障区“四大功能区”发展定位,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劲引擎和重要抓手,着力优化、提升发展环境,围绕油气及现代化工、装备制造、精密铸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重点项目精准开展招商引资,促使一批“专精特新”项目相继落地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史称“金满城”的吉木萨尔县,从西汉到明代一直是天山以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战略要地。8848平方公里的县域内资源富集,素有“油盆、煤海、气库”之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就有30余种,预测石油储量30亿吨、油页岩储量46亿吨、煤炭远景储量1600亿吨、天然气远景储量6000亿立方米、煤层气32亿立方米、页岩油气当量6.78亿吨。
依托资源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木萨尔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8.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37亿元。2021年,吉木萨尔县工业总产值达95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282亿元,跻身新疆十强县市第8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89位。
改善民生促和谐
近日,在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东二畦村的污水处理厂改扩建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该项目正在进行二沉池和湿漉池的主体模板支设、钢筋绑扎工作。初沉池、生化池一段二段的设备安装工作和各段管线互联工作也在有序推进,电器仪表等安装工作将在相关设施到场后开始安装,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是今年吉木萨尔县持续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道路建设和污水治理等城市民生工程建设项目中的一项。
据了解,近年来,吉木萨尔县坚持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手,将全县财政支出的70%以上投向民生领域,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木萨尔县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告别了土坯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房,开启了幸福生活。从2015年起,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在上九户村实施整村推进农家乐项目,集中连片修建房屋,对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不仅让各族群众住上了新房,也让村子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如今,上九户村的村民都住上了安居富民房,并经营起农家乐,销售农副产品,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近年来,吉木萨尔县民生建设达到了新水平。2021年,吉木萨尔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34456元和20306元。该县还实现了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五险“应保尽保”,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县推广了农村幸福互助院养老模式,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实施了农村“煤改电”“煤改气”示范工程,城市供暖“冬病夏治”专项行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行走的医院”项目等一批批有温度、有力度的惠民生项目。吉木萨尔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
保护生态展新颜
在北庭国家湿地公园,芦苇随风摇曳,游人在色彩斑斓的浮桥上休闲散步,远处天山雪峰耸立,风景美不胜收。
据介绍,近年来,吉木萨尔县投资约1.2亿元,对北庭国家湿地公园芦苇荡周边进行人工绿化提升改造,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观鸟塔、水上浮桥、林下栈道等设施,在湿地保育区围栏封育33公里,恢复植被300亩,采取退塘还湿、疏通河道等措施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湿地面积不断增加,有效改善了湿地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吉木萨尔县致力生态优先,下大力气做好“生态修复、提升品质、绿色发展”三篇文章,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该县依据科学编制的《吉木萨尔县“十四五”空气质量强化管控专项行动方案》,重拳整治“燃煤、扬尘、工业、机动车”四大污染源,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了81.5%;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巡河工作,7条河道39处“四乱”现象得以彻底治理;落实林长制,大力建设“南护天山、中建绿洲、北治沙漠”生态屏障,大力开展治沙造林,加强天然林保护和退化防护林修复,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逐步构筑了一套相对稳定的生态安全体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
目前,吉木萨尔县已完成北庭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庭州湾生态修复、昌吉州“煤改电”“煤改气”示范县项目,重大生态工程成效斐然,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该县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良好的吉木萨尔县,让各族群众获得感满满、幸福感满满。千年北庭在党的引领下,古老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向着美好的未来阔步前行。
戈壁开出幸福花
中国昌吉网(记者 荷苒·马汗)
一排排规整的民居,路边绿树掩映下的鲜花,井然有序的养殖小区,面带笑容朝气满满的村民……走进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三场槽子牧业新村,映入眼帘的是这座天山脚下幸福村落的美丽景致。
“谁能想到,刚开始建村的时候,真的和电视剧《山海情》里演的一样苦。”三场槽子牧业新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贾纳提·木巴拉克感慨万千,“2008年,县上在这里开始建设牧民定居点,100余户牧民从南部山区泉子街、大有、新地3个乡镇搬迁至此。为了在这里扎下根来,牧民们自己动手种树、垦荒,县里党政机关的干部也动员起来帮助建设,大家花了好几年的时间,终于建起了抗震安居房、修通了公路、建设了灌溉渠道和人畜饮水工程、改良了土地、种植了树木林带,才有了我们眼前的美景。”
2014年,三场槽子牧业新村被列为自治区级扶贫重点村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8户746人。2016年底,村里完成整村脱贫任务。到了2019年底,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3752元,收入全面稳定达标。现在的三场槽子牧业新村,配套设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种植业、畜牧业基础雄厚,村民思想观念进步,大家都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在三场槽子牧业新村村委会办公楼的前院里,有一排平房,人来人往。记者走进去,看到一个服装加工车间和一个民族刺绣车间,工人们正在紧张地生产。这里是2016年入驻三场槽子牧业新村的新疆月花制衣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三场槽子村脱贫户库腊依·胡尼亚孜已经在这里工作5年了,每月3000余元的稳定收入让她的家庭摆脱了困境,她也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库腊依·胡尼亚孜说:“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家里的牛羊养在养殖小区,工厂还开到了家门口,帮助我们增收致富。在党的好政策下,家乡的变化让我感到非常幸福。”
米克然·吐尔逊的致富经
中国昌吉网(记者 荷苒·马汗 通讯员 齐旭云)
“觉得我都塔尔弹得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吧!也欢迎你们购买我做的乐器。”9月19日,吉木萨尔县老台乡芦草嘴子村村民米克然·吐尔逊正在抖音平台直播。
和网友热情互动的米克然·吐尔逊,推销着她和丈夫一起制作的乐器。在她身后,是她家的乐器制作间,悬挂和摆放着各类新疆传统民族乐器。一上午的时间,米克然·吐尔逊通过直播卖出了3把都塔尔和1面手鼓。搭上网络“快车”,米克然·吐尔逊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34岁的米克然·吐尔逊是老台乡地地道道的农民。2015年,她和丈夫阿不都苏拉·库尔班响应号召流转土地并外出务工,一起来到位于吉木萨尔县北三台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新疆中建西部建设水泥制造有限公司上班。
一次偶然的机会,米克然·吐尔逊在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接触到新疆传统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便萌生了制作乐器增加收入的想法,她从阿克苏、喀什等地采购琴身、琴弦、弦轴等材料,在家中设计组装、印制琴身花纹,售卖成品乐器。
“以前种地的时候忙,既没时间做别的事情,又赚不到什么钱。现在土地流转出去了,我们夫妻俩进厂工作,不但收入增加了,空闲时间也多了起来,就想办法多赚点儿钱。正好我喜欢音乐,做乐器这个事儿也轻松,我们就做起来了。”米克然·吐尔逊说。
从小性格开朗、能歌善舞的米克然·吐尔逊,精通多种新疆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2020年冬天,赶上厂里设备检修放假,米克然·吐尔逊开始尝试在抖音平台上传视频、直播,一边儿演奏都塔尔,一边儿介绍乐器制作过程。新奇的内容很快为她吸粉2万余人,线上销售乐器销量达到每月20至30单,增收3000余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米克然·吐尔逊感慨地说,“我们夫妻俩依靠党的好政策,赚了钱,盖起了新房,开上了小汽车,还有了那么多粉丝,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以后,我要继续奋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