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县市(园区)巡礼】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戈壁滩上崛起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发布时间:2022-10-10 09:16:44 来源:昌吉日报

  【跨越·看今朝】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戈壁滩上崛起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中国昌吉网(记者 高云哲)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戈壁滩上,坐落着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准东开发区)。这片1.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我国当前发现最大的整装煤田,林立着与煤电煤化工、硅基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产业相关的1200多家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准东开发区这座戈壁新城渐露峥嵘,从201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如今人才、技术、资金一直源源不断从全国各地汇聚,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正在崛起壮大。

  驱车行驶在准东开发区,映入眼帘的不仅有整齐林立的工厂、智能绿色矿山,还有极具生活气息的居民区和热闹非凡的商业街。“打造心怡安家、彰显特质的现代绿色、宜居宜业美丽新城”的愿景跃然眼前,产城融合加速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作为自治区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准东开发区正走在推动全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

  准东开发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立足国家能源资源“三基地一通道”的战略定位大步前行。五彩湾、芨芨湖新城、彩中产业园、彩南产业园、火烧山产业园、西黑山产业园等拔地而起。如今的准东开发区已由过去单一的煤炭产业,逐渐发展形成结构完善、特色突出的煤炭、煤电、煤化工、煤制燃料、新能源、新材料六大支柱产业体系,成为我州工业经济的核心增长极和新疆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之一。2021年,准东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目前,准东开发区辖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000余家,其中各类企业1200余家、四上企业1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家。

  在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南露天煤矿,一辆辆矿车正缓慢行驶在层层水平台阶上。该煤矿是新疆首个国家一级安全标准化达标的千万吨级露天煤矿、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也是“疆电东送”“疆煤东运”工程的重要能源基地,年产能达3000万吨。在该煤矿智能化综合调度指挥中心,技术人员紧盯屏幕,及时查看系统报送的采矿各个环节的作业情况和信息数据。通过将人工智能、5G及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与露天煤矿开采行业深度融合,传统行业正逐渐摒弃“旧时面貌”,实现转型升级。不仅如此,准东开发区露天煤矿建设输煤廊道,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整治,绿色工厂、绿色矿山比比皆是。

  作为国家第十四个煤炭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准东开发区已建成煤矿9处,不断优化提升现有生产煤矿管理水平,推动煤矿向机械化、绿色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形成煤炭产能1.43亿吨,占我州总产能的90%,占全疆总产能的48.5%。2021年准东开发区煤炭产量1.47亿吨,就地转化43%,煤炭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34.6%。

  西起准东,东至安徽古泉,一条长达3293公里的电力“动脉”翻山越岭,这就是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吉泉工程)。吉泉工程是新疆准东煤电基地电力大规模外送的配套工程,2019年工程正式投产运行以来,累计外送电量超过1400亿千瓦时,有力促进新疆能源开发与外送,保障了华东地区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并为推动我国东中部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作出巨大贡献。

  作为国网数字换流站示范点,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昌吉换流站还将依托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5G通信技术等手段,实现全景视频监控、设备状态分析、设备故障诊断等功能应用,届时九成以上的人工巡视工作将被视频替代,设备缺陷自动识别、报告自动生成、告警主动推送准确率达80%以上,在极大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实现更加高效安全作业。

  依托煤炭、煤价优势,准东开发区采用以高效节水空冷的660兆瓦超超临界机组为主体,加快建设全国节能、脱硫、脱硝集聚的煤电一体化示范基地,已成为北疆750千伏环网工程重要的支撑体系。准东开发区火电装机总规模2725万千瓦,已投产装机规模2197万千瓦,占全州的78%,占全疆的33.3%;2021年发电量11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占全疆的21%。

  依托煤炭资源量大质优的特点,准东开发区目前完成总投资256亿元,初步形成新疆宜化化工40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30万吨PVC、25万吨烧碱、8万吨三聚氰胺产业规模,以及国泰新华循环经济工业园一期20万吨BDO、6万吨PTMEG产业项目。

  “十三五”期间,准东经济实现跨越式高速发展,重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准东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累计实现1002.42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3%,2016年设立一级财政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2.3%,全口径税收收入年均增长61.3%;在紧紧围绕工业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大数据等新业态高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0∶91.2∶8.8演化为2019年的0.4∶82.6∶17,第三产业占比增加了8个百分点;煤炭、电力等支柱产业逐渐凸显,硅基、煤化工产业加速发展,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结构。煤炭、煤电高速发展拉动准东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准东开发区将以改革创新为手段,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发展高地,以坚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开辟永续发展新空间为目标,彰显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责任和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准东力量。

  【画卷·丰收曲】产教融合育人才 校企合作促发展

  (记者 高云哲 通讯员 陈婷婷)在新疆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生产线上各类机器高速运转,偌大的车间里几乎见不到工人。

  这家湖北省的援疆化工企业,立足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准东开发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规划,对老旧生产线和落后设备进行淘汰,更新生产线和先进设备,努力实现高效清洁资源就地转换目标。

  准东开发区内这些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准东开发区近年来瞄准产教融合发力。

  作为国家“三基地一通道”和新疆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准东开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硅基、铝基等主导产业成长迅速。随着乌准产业园、兵准产业园相继落户,准东开发区人才需求更加旺盛。2020年3月,准东开发区成立准东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启动准东产教融合科技创新园(以下简称准东产教科创园)建设项目。

  准东产教科创园公共实训基地占地362亩,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累计投资6.28亿元,于2021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可容纳3000余名师生、500余名企业员工,建有电气、机械、化工、仪表、特种作业考核等26个实训室。

  为保障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转,准东产教科创园大胆创新运行机制,围绕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主线,构建了“一个中心、两轮驱动、七大平台”运营模式,即以服务开发区企业为中心,开展职业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项目,搭建合作办学、实习实训、培训鉴定、继续教育、招工就业、科技创新、文体赛展平台。

  多主体的参与极大地激活了教学活力,赋予了准东产教科创园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学生进入园区,在作业与企业项目相结合、岗位需求与职业发展相融的学习中提高了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企业的引入,以与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发展规划相符合为首要条件,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产教深度融合度,均取得一定效益;而社会培训、职业体验等服务的提供,都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发挥了园区的服务功能,更鲜明地彰显了“政、行、校、企”合作共建准东产教科创园的意义所在。

  自创办以来,准东产教科创园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以贴近生产一线为前提,以企校协同育人为路径,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准东产教科创园与全国11所院校签约,达成合作办学意向;与7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开展高低压、继电保护等各类培训,累计培训学员1.5万人次;引入2家高科技企业入驻准东工业设计创新产业研究院、准东能源研究院。

  当前,产教融合正在激活准东开发区产业发展潜能,在准东开发区未来发展蓝图上绘就浓墨重彩的一笔。

  【成长·人物志】马世杰:我要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记者 高云哲 通讯员 王前喜)“各位,想吃些什么?请到里面坐,家常菜、特色菜,我们这儿都有。”每到中午,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准东开发区)五彩湾产业园的老马家家乡味道餐厅就会座无虚席,负责人马世杰在餐厅门口热情地招呼客人。

  马世杰今年36岁,浓眉大眼、身材消瘦、动作麻利。

  2016年年初,马世杰为支付母亲做手术的费用欠下近20万元债务。为偿还债务,马世杰在家乡伊宁县喀什乡四处打零工。当年10月,朋友马晓伟听说准东开发区用工薪资比伊宁县高出1000余元,便带着马世杰一同来到准东开发区家乡味道餐厅做配菜师傅。2016年年底,餐厅负责人转手门店,马世杰和马晓伟筹集30余万元,接手了这家餐厅,并改名为老马家家乡味道餐厅,二人由餐厅的打工者变成负责人。

  由于经营不善,第一个月,两人就欠了一笔债。“我当时有点儿泄气,可是马晓伟告诉我,既然选择接手餐厅,就一定要干出点儿名堂来。”马世杰说。爱人马玲也劝他说:“你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我在家把孩子们照顾好,店里忙不过来时,我也可以去帮忙,你出去学习学习,看看人家的餐厅是咋干的。”

  随后,马世杰先后来到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的酒店和餐厅学习,同时还将6位大厨分批送到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的酒店进修学习。大家学成归来后,餐厅的生意有了明显好转,逐步扭亏为盈。

  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马世杰和马晓伟商量,他俩占56%的股份,其余股份给员工,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

  同乡马占学因身患残疾,日子过得清苦。马世杰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便主动邀请马占学来餐厅工作。“我现在每月工资可以拿到4500元,我很感谢马世杰。”马占学说。

  不到4年时间,马世杰偿还了全部债务。2019年,他又开了2家餐厅,从家乡邀请了更多同乡来店里工作,带动近50名同乡就业增收。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乡亲们帮助了我,现在我有这个能力,就想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马世杰常说。

  这些年,马世杰见证了准东开发区由黄沙漫天飞舞到如今绿树成荫,这座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城让马世杰充满了干劲儿。“将来我想成立自己的餐饮公司,带领更多的人就业致富。”马世杰信心满满地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