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见山望水觅乡愁 如诗如画月亮地

发布时间:2022-10-11 10:45:33 来源:

       中国昌吉网(记者 荷苒·马汗 通讯员 李发惠)深秋木垒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的傍晚,漫山遍野的文冠果与海棠树叶红黄交错,林间山泉潺潺,山下一座座古香古色青瓦黄墙的拔廊民居炊烟袅袅。透过错落有致的木栅栏院墙,只见红的辣椒、黄的玉米在黄黏土墙上悬挂成排。阳光融融,廊下泥土里菊花灿烂,古色古香的“全框架木结构”拔廊房像是在这里锁住了时光,村史馆和农耕博物馆里陈列着的老物件,更定格下一段段珍贵的记忆,记录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沉浸于乡土气息的游人,行至古戏台,瞬间被热闹氛围拉回,品美食、赏篝火,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自在非凡。

微信图片_20221011102830.jpg

木垒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全貌。

  每年大约有20万游人在月亮地村流连。这座拥有502户人家的小村落用土色土乡土风韵、原汁原味原生态打造出了旅游“金招牌”,让村民们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2016年10月,月亮地村村民闫向斌率先在村里开起了民宿客栈“闫老五客栈”。闫向斌先后投资60余万元,将经营的客栈多次升级改造,如今,客栈内设住宿标间、高标准厨房、大餐厅、院中凉亭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拥有26个床位,具备可供50余人同时就餐的接待能力。

  “多亏了县里和乡上的鼓励、引导和支持,这个民宿客栈才能开起来。我把以前家里的5台农机全部卖掉专心经营客栈,慢慢地,我的客栈有了点名气。看我干得风生水起,村民们也陆陆续续开起了民宿。”闫向斌说,“统一定价、统一床位标准等规范化经营举措大大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我们作为老板也跟着受益。旅游旺季时,游客甚至需要提前一星期订房。今年夏天,我家的客栈一星期的纯收入就达到了1.7万元。”

微信图片_20221011102824.jpg

 木垒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一家民宿外景。

  2016年,木垒县委站在发展全域旅游的战略高度,在月亮地村投资3000万元,以整村推进形式实施了月亮地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项目。在保留百年村落传统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对144户“全框架木结构”拔廊房进行修缮提升,同时对村庄道路、供排水管网、通信光纤、电力管网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新修建了古戏台、村史馆、农耕博物馆、文化广场、采摘园、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村民庭院布局统一、格调一致,古色古香中透着小清新。

  “月亮地村是我们运作得比较成熟的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2017年,我们开始积极与旅行社对接,招揽团客。目前,月亮地村已经在疆内旅游市场享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来往客流量也越来越大,旅游人气和旅游收入有了明显增长。旅游旺季时,我们整村能够满负荷接待,民宿客栈甚至还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英格堡乡党委书记冯锦年介绍,“在推动月亮地村旅游发展上,月亮地村巧用节日节点开展文旅融合系列活动。月亮地村主打的‘分季造景’模式引得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游客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四季有景看、日日景不同的绝美风光。”

微信图片_20221011102840.jpg

木垒县英格堡乡开展电商直播培训。

  2016年至2020年,月亮地村先后获得了中国传统村落、“全国3A级旅游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疆最佳旅游目的地”“昌吉州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多项殊荣。2021年,月亮地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知名度大幅提升。得益于“党支部+旅游合作社+民宿客栈”的运行管理模式,如今的月亮地村大力实施民宿客栈星级化管理,推行民宿客栈主题化改造,经过不断升级,目前全村拥有精品民宿30家,主题民宿客栈23家,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大大提升。

  让游客体验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坐农家炕、唠农家嗑、听农家戏、赏农家景、购农家货的旅游发展思路,使得月亮地村找准了立足深厚乡土文化、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好路子,村民靠发展旅游的收入大幅增长,乡村旅游业逐渐成为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产业。而乡愁文化、休憩胜地、传统村落、旱田美景等精准的旅游开发视角,也让月亮地村的旅游业态更加生态环保可持续,农民在端起旅游饭碗的同时,更享受于家乡的美丽闲适。

微信图片_20221011102835.jpg

 木垒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客栈老板、企业销售人员当主播推销自家客栈和企业生产的农副产品。

  如今的月亮地村,是一个集文化研究、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这里见山望水觅乡愁,赏花赏月寄相思。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记者 巨海成 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