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新疆农业博览园:农文旅融合打造城市新名片

发布时间:2022-11-07 10:50:06 来源:昌吉日报

  中国昌吉网(记者 付小芳 李东辉金秋十月,新疆农业博览园(以下简称:农博园)里各类花卉竞相绽放。红色、黄色、粉色……数盆菊花争奇斗艳,千姿百态的造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为秋日增添了几抹亮色。秋风拂面,阵阵花香沁人心脾,引人入胜。

  农博园位于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农高区)的核心区,是昌吉农高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和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发展的示范窗口。农博园规划面积2300亩,分为会展博览、农业科技展示和休闲观光旅游三大功能区。2010年,农博园开始规划建设,第二年正式对外开放。2016年,农博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农博园已建成20座占地10万平方米高标准、现代化的智能温室。

微信图片_20221107103406.png

10月5日,农博园A3智慧农业馆内,代晓松在察看蔬菜长势。 记者 付小芳 摄

  近年来,农博园坚持“新农业、新科技、新旅游”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智能温室耐低温、通风率高、透光率好、抗风雪载荷、自动化监测五大优势,累计引入南方珍稀植物、植物工厂、全自动活体蔬菜栽培、智能灌溉等新品种、新技术2000余项,转化示范技术成果百余项,申请自有专利30余项。

  农博园接待部负责人李小琴告诉记者,2014年,她进入农博园工作,亲眼见证了农博园从最初单一的现代农业技术引领示范园逐步演变成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科技为支撑、旅游为主导的多功能农业科技示范博览园,她感叹道:“真是没想到近十年间农博园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自动播种、无土栽培、全自动施肥浇水……10月5日,记者跟随农博园工作人员走进A3智慧农业馆,感受现代农业科技带来的无穷魅力。只见一株株娇翠欲滴的蔬菜幼苗长势喜人,工作人员在一旁忙着分拣、称重、打包。

微信图片_20221107103402.png

10月5日,农博园A3智慧农业馆内,工作人员在分拣蔬菜。 记者 付小芳 摄

  新疆科创天达农业工程有限公司生产主管代晓松说:“2020年,公司和丹麦一家公司联合研发了智能化灌溉系统,我们只需根据作物需肥特点和规律设定数值,系统就能定时、定量、均匀地向作物根系生长区域供水、供肥。这样不仅满足了作物生长所需,而且提高了养分的利用率,实现了水循环利用。”

  “如今,我们种植的作物不再受气候条件、水质、光照等因素影响,种植户只需通过现代智能设备就能实现播种、育种、灌溉等工序。这样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代晓松边说边向记者演示自动化播种机的操作。

binary_middle (1).jpg

  10月5日,农博园一隅各色花卉竞相绽放。记者  司梦扬  摄

  走进农博园A6百果园,一盆盆樱桃树、蓝莓树等果树让人眼前一亮。代晓松说:“樱桃树一般都是陆地栽培,但我们公司研发了果树栽培桶,让樱桃树在桶内就能实现周期性生长。再稍加人工干预,就能让樱桃提前上市售卖。”

  漫步未来农业科技馆,蔬菜的清香扑鼻而来。只见一排排新鲜蔬菜根壮苗肥,焕发出勃勃生机。记者在现场看到,馆内大部分基础设施已建成,几位工作人员正在加紧施工。

  “我们通过现代农业科技种植的蔬菜不仅产量高,还不受病虫害影响。我们种的叶菜一年可以收12茬呢!”未来农业科技馆园艺师罗文广说。

  除此之外,农博园还大力发展“赏花经济”,设置赏花游园主题展,推出花旅、体旅、文旅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科洽会”“种交会”“农机博览会”“菊花节”“农业嘉年华”“新疆首届葡萄酒节”“新疆首届昆虫活体展”等大型会展和节庆活动,进一步丰富景区旅游内涵,吸引游客消费,也为农文旅和科技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新动力。

binary_middle.jpg

  10月5日,农博园花开正艳。记者  司梦扬  摄

  截至目前,农博园已成功举办十一届菊花节。今年的菊花展采取地栽与盆栽结合、平面与立体组合、菊花与草花融合的方式,共摆放各类菊花130万株、立体花坛60余组,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近年来,农博园不断优化园内环境、拓展景区业态,构建了多业共存、有效增值的产业综合体,让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新型的园林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如今的农博园不仅有春、秋两季花展,还能看到北方春来早、鲜花四季开的美好景致。

  谈及未来发展,农博园副总经理申文龙说:“我们将持续推进以乌昌地区为核心的全域旅游态势,大力发展周末游、8小时以外游等,多措并举点亮园内夜间经济,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等需求,最大限度将农博园打造成为游客集散点、网红打卡地和服务核心区,我们诚邀八方来客观光旅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