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两会聚焦】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发布时间:2021-01-15 01:05:47 来源: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刘茜 吴茜 王硕 王薇 刘辉) 

  1月6日,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2021年首场“云”招商推介会,同江苏连云港亮晶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远程网络签约60亿元的项目,“十四五”开局实现开门红。

  “十四五”期间,我州将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精髓,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活力迸发开新境

  “十三五”末,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6.4%;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80亿元……

  一组组亮眼的数字,勾勒出自治州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图景。

  “十四五”期间,我州将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州人大代表、玛纳斯县委副书记、县长张辉表示,玛纳斯县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一产方面,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在二产方面,用好比较优势和产业政策,重点推进煤炭煤化工、生物医药、纺织服装、光伏发电等产业发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在三产方面,重点围绕全域旅游,以打造乌鲁木齐都市圈和乌昌石城市群周末假日旅游重要目的地为目标,启动新疆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提升景区配套服务功能,推进景区市场化运营,优化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打响“天山金凤凰 碧玉玛纳斯”文化品牌。

  2020年12月25日凌晨2时30分,准东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发电,通过“疆电外送”通道将清洁能源送往千家万户。

  如何推动准东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州政协委员、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丁志春表示,准东将进一步优化煤炭资源配置,加快推进煤矿项目核准建设,按照《准东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重点招商并布局一批以煤基化工、芳烃、烯烃、新材料为主的转化项目。加快和自治区对接,争取尽快上马实施“疆电外送”第四条通道,即准东—成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积极协调,争取将准东4×66万千瓦公用电厂列入自治区“十四五”规划。高标准在开发区配置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准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加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5G、工业物联网的应用和推广;推进产教融合,在建立产教融合科技创新园的基础上,成立准东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准东开发区各大企业提供技能培训服务。

  打造高质量发展圈

  2021年元旦假期,我州共接待游客20.7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3亿元,旅游发展实现开门红。

  州人大代表、木垒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武彦琳对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尤为关注。她表示:“今年,我们将继续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将旅游和大数据相融合,通过平台推介让游客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木垒县景区的特色,体验‘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同时,在景区中融入更多文化元素,目前我们将鸣沙山、胡杨林等景区的历史背景及故事撰写成导游解说词,要求本土导游为游客讲解。”

  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十四五”我州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上,一根绿色轴线贯穿始终,民生二字,串起了发展脉络。

  州人大代表、玛纳斯县委副书记、县长张辉介绍,今年玛纳斯县将持续做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工作,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扎实开展第十一个“民生建设年”活动,计划实施玛纳斯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十大民生工程,继续着眼民生关切,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坚决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切实让全县各族群众看到变化、感受温暖、得到实惠。

  蓄势待发打造新增长极

  在高质量发展的版图上,产业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着力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们,围绕扶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各抒己见、献智献策。

  丁志春认为,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只有积极开展片区产业研究、制定精准发展战略,搭建行业信息共享平台,才能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互为配套,优化要素配置,共同做大经济总量。

  州政协委员、新疆蓝山屯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鲁胜华表示,近年来,政府大力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从过去技术型企业“势单力薄”发展到知名高新技术企业接连落户,上下游链条不断延展,产业加速集聚,为我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聚焦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全面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引领作用。对于国有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州人大代表、新疆金奇阳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陶发刚说。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才话题成为代表委员们的重点关注方向。

  在州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昌吉筹委会主委、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琳看来,现代经济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我州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优化升级关键期,为推动自治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释放“人才能量”,应始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紧盯发展需求,着力集聚更多优秀人才,努力营造爱才敬才、引才聚才、成才用才的良好生态。

  如何培育本地人才?张琳认为,当今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一方面需要学校的教育,另一方面更需要实践锻炼。她建议,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通过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专业型人才,推动职业院校切实加强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一企一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让人才发挥自身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