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唐轮台》(三)

发布时间:2020-12-07 12:09:55 来源:

  冯杰

      1.两个轮台之一的唐轮台

  定位一个唐轮台,要先说其他四个唐轮台,这四个唐轮台都距离汉轮台千里之远。

  唐代在陇右道西部设有三个州:伊州(伊吾郡,今哈密)、西州(交河郡,今吐鲁番)、庭州(北庭都护府,今昌吉及乌鲁木齐),三州覆盖天山以北,与内地一样实行州(郡)县制,尤其是庭州,长安二年(702)改置北庭都护府,开元二十一年(733)改置北庭节度使,强   化了军事要地性质。北庭节度使下辖三军,瀚海军、天山军、伊吾   军,分别驻守在北庭城中、西州城中、伊州甘露川。北庭的军事地位,历史学家王永兴说:“北庭(包括庭、西、伊三州)既是前沿根据地,又是天山以北的前方指挥机构。”正是在这个地域,轮台复活了。

  《新唐书·西域传》:“ 诏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征西域贾,各食其征,由北道者轮台征之。”“开元盛时,税西域商胡以供四镇,出北道者纳赋轮台。”轮台位据北道之要冲,与天山之南的四镇并列,它无疑应指北庭都护府所在地,即庭州。唐中央政府设立唐轮台是治理天山以北的重要措施,唐轮台后来逐渐成为丝绸之路上军事重要的据点、屯垦的重点地区,并在北疆首开征税。唐代设立轮台县,《旧唐书·地理志》说来源是“取汉轮台为名”,由此可见汉轮台的巨大影响。

  《通典》《元和郡县图志》《唐书》记载,贞观十四年(640),朝廷派侯君集征高昌……及高昌既平,惧而来降,以其地为庭州。庭州下辖三县:金满(今吉木萨尔县)、蒲类(今奇台县)、轮台。后增设下辖金满、蒲类、轮台、西海四县,都在今昌吉回族自治州辖域。

  金满是州治所在地,史书记载并由王国维等学者考证,轮台县位置在州治之西四百二十里,具体所在未定。

  正因为“ 轮台情结”,岑参胸怀抱负,两次来到西域,历练自己人生。江山当得诗人助,岑参等诗人笔下诗歌翅膀张扬,携带轮台  逐渐名扬天下。一千多年过去,真实的唐轮台何在?起自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几经争论,首先排除南疆轮台县,唐轮台定位天山北麓,梳理之后,唐轮台遗址最后有几个可能:

  一为乌鲁木齐的乌拉泊古城;二为米泉县古牧地;三为阜康市 以北的六运古城;四为两县之间的黑沟驿;五为昌吉市的昌吉古城。主要是因为几个地点与史料记述的距离北庭的距离相差不大,难以定论。随着史料搜集、现场勘测、文物鉴定、学术论辩,学术  界将其缩小为此四地。因为考古学毕竟不是一位作家的能力和专 长,我抛弃繁琐的争论,留于学术界继续探讨。花开四枝,我选择最近一条文字大道,直接登上唐轮台,面对唐轮台其他之说,我排除 学术界早已定论的米泉轮台说和阜康轮台说,只剩下昌吉古城与 乌拉泊古城,最后焦点定位昌吉古城。

  这是我前来乌拉泊古城一睹其风采的目的。

  暮晚向里乌拉泊古城轮台

  2019年7月30日暮晚,我和白钰群一行从吐鲁番驱车,来到乌拉泊古城。

  和吐鲁番的高温对比,乌拉泊有些凉意。下车步行向乌拉泊古城慢慢靠近,暮晚夕阳里,乌云低垂,身边的柽柳开着细碎的红花,在晚风里摇曳,草地上只有我们踩着沙砾的脚步声。

  对于一直游弋在北疆历史里的写作者而言,这时才是探访古城最合适的时间。每座轮台我都接受,乌拉泊古城是我期待里的轮台吗?

  乌拉泊古城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南郊10公里处的乌拉泊湖畔, 手上资料说遗址略呈方形,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50米,城周长逾2 公里,城垣高大宽厚,残高达4米,底基宽5米,城墙四角及城门均向外突出。古城内散布宋辽时期的陶片,曾出土过少量元代瓷片。附近农民还从古城内拾到过许多清朝历代的铜钱,其中乾隆到光绪为多。通过这些不同时代遗物,可以想到这座古城曾经历千年历史沧桑。

  乌拉泊古城的存在,不但证明乌鲁木齐历史和丝绸之路的商业文化交流史,同时表明,早在一千多年前,当时中央政府就在新  疆乌拉泊古城驻军屯守。它是现已发现乌鲁木齐市辖境内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城。距今千年,是乌鲁木齐历史最大实物见证。乌拉泊古城是乌鲁木齐市之滥觞,因而对研究乌鲁木齐城市历史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正是如此完善保存,才有乌拉泊古城等于唐轮台一说。

  持这一学说的人主要从岑参诗句“轮台九月风怒吼,一川碎石  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诗意分析,乌拉泊有“碎石大如斗”,推断它为唐轮台。从“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郡”一句推断,认为从乌拉泊到交河一日路程,唐轮台非乌拉泊莫属。这一说法,更多延续了诗人闻一多以此诗考证轮台论,并成了乌拉泊轮台说的证据。

  其实岑参所写是泛指大北庭物候而已。闻一多没有具体到过新疆,未曾领略地理风貌范围,只是纸上抒情。

  乌拉泊古城离乌鲁木齐近,旅游便利,今天游人从闹市到这里, 马上看到残破城垣。东门外修一座吊桥,一块木牌上写岑参那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一个美丽的误导满足人们心理,站在东门远眺,眼前一片荒原,看不到山回路转的“天山路”。只是诗意娱乐,游人感受快乐,旅游尽兴而已。

  薛宗正先生说过,昌吉古城出土过大批唐代风格的莲花砖,乌拉泊只有一批西辽时代的文物,达不到唐代轮台县级规模。昌吉古城遗址在规模上大大超过乌拉泊。

  其实岑参已在诗中定好位置,《首秋轮台》“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是俯瞰式的场景描写,交代轮台在阴山之外(天山之阴), 茫茫雪海之边,于天山北麓与平原交会处,这与昌吉古城环境完全相符。白钰群对我说,如果乌拉泊轮台说成立,岑参的诗岂不成了“异域阴山内,孤城雪海中”?

  无论探讨结果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乌拉泊是乌鲁木齐市辖区内保存最完整最好的一座古城,千年逝去,气韵还在,它默默倾吐给草木和风雨。乌拉泊古城的发现,是研究乌鲁木齐历史的重要依据,乌拉泊古城和轮台一说,不妨作以更多学术探讨。是或不是,皆我爱之唐城。

  首先明白设立唐轮台一个主要功能是官方“  收税”,作为征收过往商贾税赋的卡点,这是考证唐轮台的关键因素。税收点首先要设在主要干线,地点选择必须是各路要冲的大道正线,才能起到经济效果。

  征收北道商税,如果偏离丝绸之路商旅往来要道显然不符合情理。很难想象一支支商队从北庭出发,负重而行,向南去乌拉泊缴完赋税又折回头上到主要商路再向西行。所以,作为丝路北道重  镇轮台不应是偏离主路而去设在偏南乌拉泊的,这从常识道理上讲不通。

  资料载唐朝在西域设税收点共五处,天山以南环塔里木四处: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即“安西四镇”。天山以北只有一处。开元七年(719年)前将碎叶作为税收点,之后改为轮台县。这是天山以北唯一的税收关卡。在昌吉市史志办,资料载从阳关到西域碎叶道必须翻越天山,共有12条孔道,分别是:井亭道、新开道、花各道、移摩道、萨汗道、乌各道、他地道、白水涧道、银山道、大海道、天山道,外加主线干道碎叶道。道路虽多,功能各异,但基本是旁门左道,临时开辟,只有碎叶道主道干线承载东西方贸易交流的功能。

  昌吉古城地处最西面封口的地方,唯有在这里设卡,才不会跑 冒滴漏,偷税漏税。商队主要往返于碎叶道,如果偏离主道,会舍本逐末。设置轮台显然是为了拱卫北庭这一政治中心,延伸西向战略空间,设置地点必定扼守北庭碎叶道的正途,绝无偏离此道的可能。

  将税收点设在偏离碎叶道主干线的支线白水涧道的乌拉泊, 纯粹是侮辱唐朝税务人员的智商。税收是都护府主要来源,结果必使唐朝税务员饿死,四肢无力欣赏不了岑参的新作。

  后来又找到《新唐书》上两条资料,说明了轮台在征收赋税方面的重要性。《西域传》:“诏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征西域贾,各食其征,由北道者轮台征之。”“赞曰:开元盛时,税西域商胡以供四镇,出北道者纳赋轮台。”北道指新北道,轮台位居新北道要冲,与安西四镇南北并列,它无疑应当指北庭都护府所在地。

  得出结论是,乌拉泊古城不具有这样的条件,轮台只能设在新北道昌吉古城一线,只能由昌吉去坐拥轮台。

  对我而言,新疆每一座古城都有故事,即使乌拉泊古城不是轮台,也不会限制我的想象。在岑参纵横庭州的戎马生涯里,他一定  也会来到这里,我在乌拉泊古城看到的那一棵棵开花的柽柳,它们就是岑参曾经看过的在时光里蔓延过来的柽柳,还有无数棵白茅也和诗人打过照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