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 记者 吴茜)秋风起、秋分至,又是一年丰收季。
九月的庭州田畴似锦、沃野生金、瓜果飘香、秋收正忙。目之所及,麦收后的田地似乎还能闻到麦香,红彤彤的辣椒为大地穿上秋的嫁衣,香甜的海棠果压弯了枝头,颗颗饱满的葡萄让人垂涎欲滴……金秋时节,漫步在希望的田野上,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一幅幅田园丰收画卷铺展开来,美不胜收。
春华秋实,不负耕耘。今年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我们推出“层林尽染硕果累 年丰时稔盛会迎——庆祝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报道,充分描绘庭州大地丰收的盛景,展示农民群众的时代风采,展现庆丰收、晒丰收、享丰收的浓厚氛围,凝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八家户村:金秋“蟹”逅荷花池 荷蟹共生话丰收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吴茜)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西风起,蟹脚痒,又到一年品蟹时。
满月之下,家人围坐,品蟹尝鲜,畅聊天地。这样其乐融融的画面如今也出现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旁的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八家户村。
秋分时节,八家户村秋色怡人。连片的荷塘里荷花傲然盛放,水下一片生机勃勃。9月23日8时许,八家户村螃蟹养殖户丁宁朝荷塘走去,只见他从荷塘里捞起一个圆柱形的网笼,里面有20多只螃蟹,每一只都有拳头大小,丁宁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今年5月,丁宁将一箱箱指甲盖大小的螃蟹投进了八家户村连片的40亩荷塘里,自那时起,10万多只螃蟹就成了这片荷花池中的特殊居民。
荷塘养蟹是八家户村今年新引进的一项产业。螃蟹可以食用荷塘中植物的小根茎,而螃蟹粪便又能当作荷花养料,这样就形成了生态环保的荷蟹共生模式。“看螃蟹这长势,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等到10月螃蟹成熟,预计总产量能达1吨左右,我大概能增收八到十万元钱。”说到在荷花池里养螃蟹的收益,丁宁自信满满。
近几年,八家户村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还发展观光农业、研学游和独具特色的农家乐,农民收入逐年提高,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去年,全村农牧民人均收入达2.8万元,村集体收入130万元。2019年,八家户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今年,又被确定为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自治区旅游重点村。如今,赏美景、观候鸟、品美食、摘果蔬、钓鲜鱼、住民宿,已经成为八家户村的旅游名片。村民们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最早因为只有八户人家落户而得名的八家户村,现在已经成为了吸引八方来客的美丽乡村。
八家户村的发展只是玛纳斯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几年,玛纳斯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农牧民人均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疆前列,农民的生活越过越好,乡村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天府合作社:海棠芬芳果香甜 小果子带来好“钱景”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阿依加玛丽·列提甫)
金秋时节,海棠果丰收正当时。9月20日,记者走进位于呼图壁县五工台镇的天府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800亩海棠果种植基地,只见一颗颗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枝头,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果农们哼着小曲正忙着采摘,装运车辆来回穿梭……果园的主人牛占江曾是一位普通农民,如今已成为当地的苗木种植大户。2000年,他成立了天府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租赁土地和农户土地入股的方式逐年扩大基地规模。后来,合作社又种起了海棠果树,打造了海棠园,依托苗木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一颗颗小果子成了村民们的“致富果”。海棠园也从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如今的上千亩。
“今年预计海棠果产量达200吨,我们果子的品种也由原来单一的香妃海棠发展到现在的龙丰、紫玫瑰等多个品种,效益越来越好。每年4月果树开花时,人们前来赏花,带动了咱们周边旅游业的发展。”聊起今年海棠果的种植情况,牛占江高兴地说。
一颗颗色泽艳丽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着实让人垂涎欲滴。规模化的种植、品牌化的经营,拓宽了当地农民的增收渠道。“我家加入了合作社种植海棠果,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海棠果根本不愁销路。我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从3月除草、修剪枝叶到秋天采摘,每个月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曹菊梅开心地说。
近年来,呼图壁县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铺就了一条致富路。牛占江告诉记者:“我们依托海棠种植,打造了集种植、采摘、观赏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基地。每年的海棠花节,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赏花,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与记者聊起今后的发展思路,牛占江信心十足,他说:“我们的香妃海棠在疆外销量比较大,目前,差不多都已经预售完了,只有50吨存放在保鲜库里。明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做大做强海棠产业,让更多的农民依靠种植海棠走上致富路。”
二工村:葡萄架下迎丰收 欢声笑语响农家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吴茜)
金秋九月,瓜果飘香。记者来到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乡村道路两旁成片的葡萄园。走进葡萄园,只见一串串晶莹剔透、紫里透红的鲜食葡萄沉甸甸地挂在藤蔓上,沐浴在阳光下的葡萄颗颗饱满圆润,令人垂涎欲滴。种植户们忙着采摘已经成熟的红提葡萄,葡萄架下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近年来,二工村结合自身的地理位置和光热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农民种植鲜食葡萄,形成了大规模的葡萄种植基地。一时间,小葡萄成了村里的大产业,也为越来越多的村民铺就了致富路。
葡萄种植大户关海文今年种了100多亩红提葡萄,这两天正忙着组织工人将红提采摘下来装箱。走进关海文的葡萄园,只见他正在搬运葡萄保鲜剂、吸水纸、育果袋等葡萄保鲜用品,为葡萄冷藏入库,进行反季节销售做准备。
今年是关海文种植葡萄的第14个年头,经过不断摸索,他选择种植了产量高、耐贮运、果粒大、口感好的红提葡萄。说起致富秘籍,关海文告诉记者,除了在当季销售葡萄外,多年来,他还利用葡萄冷藏保鲜技术进行反季节销售,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关海文说,葡萄要会种更要会卖。葡萄是一种受季节影响很大的水果,种植户不仅仅要考虑葡萄的时令销售,更应在反季节销售上做文章。“现在我们大多依托订单种植,价格随行就市,波动较大。但我会在秋收后逐渐开始储存葡萄,在留够满足市面时令销售的存量后,把剩余的葡萄放进冷库里,等到了冬天再拿出来卖,如果葡萄质量好的话,收益会比时令销售时高出一大截呢。”关海文说。
近年来,二工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小块并大块”、引进企业种植等模式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并依托葡萄种植基地成立了各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建立了多个冷藏保鲜库,让葡萄在采摘后即可装箱入库。此举不仅有效减少了葡萄入库到发货期间的损耗,还确保了在冬天进行反季节销售时,葡萄的口感更好、品质更优、价格更高。
据了解,今年,昌吉市共种植了45642亩鲜食葡萄,预计产量达到68463吨。截至目前,鲜食葡萄已销售57092.02吨。据统计,今年鲜食葡萄价格平均为每公斤6元钱,总体来看,种植户收益不错。
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余家宫村 徐发青家的板栗香薯丰收了
新疆天作之合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的文冠果系列产品
木垒县鹰嘴豆系列产品
木垒县鹰嘴豆系列产品
玛纳斯县兰州湾镇王家庄村的土豆丰收啦!村民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
在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面粉加工车间里,工人正在将面粉装袋
在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的葡萄地里,农户正热火朝天的采摘葡萄
在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的葡萄地里,农户正热火朝天的采摘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