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专题 > 云游庭州 > 要闻速览

“天山净土”引客来,醉了游人富了村民——木垒县全域旅游发展观察

发布时间:2023-08-01 09:36:24 来源:昌吉日报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辉

  基础设施完善,文旅活动丰富,产业兴人气旺,游客呈现井喷式增长……

  近日,记者一行在木垒县蹲点采访,有了全新的收获:木垒,地处昌吉州最东端,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这两年靠着发展旅游等特色产业,“三农”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生产潜能得到充分释放,乡村振兴得到快速推进,一个个村子变了模样。

  独特风光引客来

  木垒四季蓝,风光无限好。

  万亩旱田色彩斑斓宛如画,古色古香的拔廊房“乡味”十足,种满鲜花和蔬菜的农家小院别有韵味……盛夏时节,木垒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凉爽气候引得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7月21日上午,记者走进木垒县西吉尔镇水磨沟村开门红客栈,经营者李吉云迎了上来。

1690860856566.png

7月22日,木垒县照壁山乡平顶山村万亩旱田局部景色。  记者 刘辉 摄

  “刚送走十几名乌鲁木齐来的游客,他们吃过早饭就出发回城。”李吉云介绍,这两天几乎每天客栈的客房都住满了,收入可观,他和老伴忙碌而快乐。

  记者仔细打量这个农家小院:不大的院落依山傍水,向南可以望见山间松涛林海,西侧的水磨沟河流水潺潺,拔廊房外部翻修一新,内部还保留着土炕和老式衣柜等家具,充满浓浓乡愁气息。

  “天越热游客越多。”李吉云说,这两年,水磨沟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还带动了其他产业发展。如今,沉寂的小山村热闹起来,不少村民开起民宿吃上“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绿水青山在这里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李吉云的话也在文军客栈这里得到印证。

  “周五、周六、周日是客流量高峰,我们客房这几天都被订满。”该客栈经营者姚文军去年投资40余万元新扩建了6间拔廊房,每天可以接待30多人,营业额都在3000元以上。尝到甜头的姚文军计划再建2间标间,扩大客栈规模,提高接待能力。

  姚文军坦言,现在游客更喜欢住标间,得益于村上的下水管网建设和民宿改造补贴政策,现在村上农家乐经营户都将大通铺升级成标间。去年,他家装修改造验收后,还获得了木垒县西吉尔镇发放的10万元补贴。

  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才能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木垒县西吉尔镇党委书记康军说:“我们借助‘万企兴万村’帮扶资金,去年对14家民宿进行了提升改造,效果不错。今年我们继续利用好这个帮扶资金,打造更多主题鲜明、更具特色的民宿,进一步完善水、电、暖、通信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游客高品质旅游需求,让更多游客留下来、住下来,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以文促旅产业兴

  6月17日,新疆首家文学主题馆——刘亮程文学馆在木垒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开馆。

  7月22日,木垒河文学艺术创作基地暨闽木文化交流中心在木垒县东城镇沈家沟村揭牌成立。

  7月23日,第三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颁奖仪式在菜籽沟村木垒书院举行。

  一场场文旅活动精彩纷呈,不断提升着木垒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助推着木垒打响“天山净土·养心木垒”旅游品牌。

  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新疆作协主席刘亮程2013年来到菜籽沟村,开始在此生活和创作。他说:“我在菜籽沟村已经待了十年了,也在这个村写出了我最重要的两部长篇小说《捎话》和《本巴》,还有一部长篇小说即将完成,今年还有一部散文集《大地上的家乡》即将出版。在这个村生活的十年,对于我来说,就是对面山坡上的麦子绿了十次,黄了十次,到冬天又白了,我在这样一个大的自然环境中,写出了我认为最好的文学作品。”

  7月22日,记者来到英格堡乡菜籽沟艺术家村落,发现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很多。

1690860871279.png

7月22日,木垒县英格堡乡马场窝子村一处拔廊房。作为中国传统村落,该村保留了多处拔廊房,今年该村村民纷纷扮靓庭院,开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记者 刘辉 摄

  记者走进菜籽沟村村委会南侧一家民宿——菜籽沐居,院子里停放着两辆新A牌照的汽车。

  “我们承接了第三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颁奖活动嘉宾接待任务,加上乌鲁木齐来的游客,今天我们所有客房都被订完。”菜籽沐居民宿创始人叶晓娟说,“菜籽沟村名气大、人气旺、业态丰富、文化氛围好,是块创业的宝地。我们投资100余万元打造了这个精品民宿,并进一步强化网红元素引流、打造星空房、亲子采摘等新业态,我们客流量一直不错,6月10日开业以来,我们营业额突破了16万元。”

  行走在果园、星空房和草地,叶晓娟憧憬着今年的“旅游大计”:盘下村上更多闲置房屋,举办啤酒节、汉服出行等主题活动,完善水、电、供暖等基础实施,加强与同行的协作,抱团发展,进一步打响精品民宿品牌。

  近年来,木垒县积极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引进刘亮程等文化名人入住,着力打造“菜籽沟艺术家村落”,成立木垒书院、国学讲堂、乡村画院,吸引了大量疆内外著名作家、书画家纷纷在这里旅居创作,不仅推动了木垒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还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传统村落与艺术村落的独特景观。

  串点成线促发展

  7月23日,木垒县马圈湾景区游人如织。毗邻景区的照壁山乡平顶山村的望山居、在云间、花田农家小栈等民宿住满了来此游玩的游客。

  “这几天,我家客栈每天客满。”花田农家小栈经营者王忠智说,他家提供了蔬菜、木炭、烤肉槽子等物品,因此成为许多自驾游游客的目的地。

  白天在山上看景,晚上住山下民宿,正成为游客们来木垒县游玩的主要方式。

  走进在云间民宿,游客杨俊正在厨房准备食材,迎接从马圈湾景区游玩归来的家人。“我今天从昌吉市来到木垒县游玩,这边风景很好,住宿、餐饮性价比很好,体验感不错,我会把美丽的木垒介绍给更多的朋友。”杨俊说。

  “我们去年在马圈湾景区新修的木垒蓝滑道、松海屏玻璃栈道项目吸引了很多游客,延长了游客在景区的体验时间,也为山下民宿带来了客流。”木垒县文旅局局长张玉堂说,木垒县充分发挥旅游业覆盖面广、关联性强,对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大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的打造,不断延伸文旅、农旅产业链条,带动更多农牧民致富。

  张玉堂说,木垒县按照“两公园一会客厅”(中国农业公园、叶勒森沙漠公园和木垒县城)思路打造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

  在木垒县南部山区,月亮地村、菜籽沟村的拔廊坊和民宿、中国农业公园的万亩旱田、马圈湾的高山草原、水磨河避暑休闲旅游度假区,都被一条100余公里的伴山公路串连起来,构成一条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齐备的精品线路。

  中部的木垒县城区域,集中发展旅游、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全力打造接待游客的会客厅。

  在北部沙漠,木垒县围绕叶勒森沙漠公园景区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和项目,与周边多个景区联动,丰富“旅游+”“赛事+”“文化+”“沙漠+”等多元化旅游业态,从坎儿井到梭梭谷、鸣沙山,再到胡杨林,把五个点连成一条线,实现了景点的整体联动,满足游客多元化游玩需求。

  旅游业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富民强县。通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串点成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木垒县走出乡村致富新路。一个个有颜值又有产值的美丽乡村,醉了游人,又富了村民。

  去年,木垒县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中央财政将对示范县予以定额奖补。围绕这一新契机,木垒县将继续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积极培育风光电+旅游、生态观光游、特色研学游等新业态,打造新地标、注入新动能,推动旅游基础设施更完善、景区管理更规范、旅游线路更通畅、各项服务更贴心,让游客体验感、获得感成色更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