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 非凡十年
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麦香扑鼻,遍地金黄,机声隆隆,我州各地夏粮收割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田间地头处处展现着农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广袤田野奏响由种业发展带来的大地欢歌。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让一粒粒好种子成为农民的致富希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昌吉不遗余力。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这给全州农业农村部门树立了“风向标”,也为种业企业注入了“强心剂”。
近年来,我州现代种业围绕建设“西部种业之都”目标,始终把良种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性要素,育基地、强科技、重龙头、建体系,现代农作物种业逐步向做大做强方向迈进,成为自治州现代农业十大新型产业之一。
新疆的制种面积位居全国第二,其中三分之一来自昌吉。我州小麦种植面积占全疆的13%左右,每年向市场提供约65000吨小麦优良品种。自治州被列为国家级玉米、小麦、西甜瓜种子生产基地。自治区成立的小麦、玉米、加工番茄、西瓜4个科技创新联合体落户我州。
2021年,我州完成制种面积82.1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2.6%。全州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达99%以上,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带动制种户亩均增收220元以上,种业成为我州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
如今,在充满希望、大有可为的庭州大地上,不断打磨的农业“芯片”品牌,让昌吉闯出种业发展的新路径。
昌吉种业的翻身仗
眼下正是小麦收获的季节。昌吉农人对于丰收的记忆是和田野上的麦浪分不开的。
6月28日,以“创‘芯’引领 振兴种业”为主题的2022年新疆小麦高质量发展观摩研讨会举行,开启见证昌吉种业新一年育种成果的展示之旅。
在九圣禾产业园、金天山产业园、农科院奇台麦类实验站等,只见一方方展示田整齐划一、列队静候;一排排春麦挺拔而立、秆青叶绿;一个个麦穗丰实饱满、籽粒金黄。几十个小麦品种争奇斗艳,在田间大放异彩,让前来观摩的与会者大饱眼福。
我州光热水土和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繁育的种子产量高、含水率低、籽粒饱满、光泽度好、发芽率高、耐储藏,被业内人士誉为“天然的种子加工厂”。
昌吉制种始于20世纪80年代,“十三五”期间,已形成了以国家级玉米、小麦制种基地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西甜瓜和蔬菜)为底盘,以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2007年以来,我州借助中国新疆(昌吉)种子展示交易会这一平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开展交流合作,将昌吉优质种业推广至全国乃至世界。
2018年,昌吉现代种业产业联盟成立。产业联盟牵手种子企业、农场、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相关单位,推动80家成员单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合作、风险共担、互利共赢,全面提升昌吉种业发展水平。
2018年至2022年自治区成立的小麦、玉米、加工番茄、西瓜等4个科技创新联合体落户我州,享受自治区现代种业资金项目补贴2508万元,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各方优势和积极性,形成攻克种业产业技术难题的合力,加快了昌吉州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推广速度。
谋定后动,规划先行。今年,自治州出台《关于加快种业创新发展 推进现代种业振兴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突出品牌建设、基地建设、种业资源整合、种子企业培育和行业监管等重点环节,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多年来,自治州主动担起做大做强种业、保障国家粮食和种业安全的政治责任,加大政策扶持、推进基地建设、强化市场监管、优化种业环境,持续推进“西部种都”建设,以落实“四个百万亩”制种基地为重点,全力推进种业振兴。
昌吉州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种子执法科科长刘怀梅说,持续推进我州种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大力配合,突出创新开放发展,挣脱种业“卡脖子”之困,同时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保护种质资源、 发展民族种业,合力打赢种业翻身仗,为国家粮食安全交上新时代的昌吉答卷。
一次次探索改革、一个个振兴计划、一片片良苦用心,昌吉农人始终初心如一,只为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种好每一粒种子,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种业装上“科技芯”
夏至过后,昌吉市的气温已经飙升到35摄氏度之上。6月28日,海南九圣禾农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小麦研发中心总经理蔺怀龙顶着烈日,出现在距离昌吉市12公里之外的二六工镇。
在他眼前,百亩麦田,麦穗长势很好,一颗接一颗,像是给大地铺上了金色地毯,与蓝天相接。
蔺怀龙蹲下身子,轻捻麦穗,点了点头。让这位小麦专家满意的品种,名叫九圣禾D1580,其穗型长方、白粒、饱满、透亮、硬质、白壳、长芒……到了生长后期,熟相好。
说起九圣禾D1580的优点,蔺怀龙如数家珍:茎秆矮壮,抗倒伏;穗大穗多,平均每穗50至55粒;籽粒饱满,千粒重达58克;灌浆速度快,抗病抗逆性好;连续两年单产突破800公斤……
这片麦田,是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圣禾种业)的小麦实验示范区。此时,展现在蔺怀龙眼前的,不仅仅是九圣禾D1580。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下,九圣禾种业有52个独家生产经营权小麦品种脱颖而出,其中自育小麦品种45个。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蔺怀龙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品种是种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好的种子,何来企业的发展壮大?九圣禾种业围绕科技创新,开始了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变革。
九圣禾种业着力打造市场化科研体系,主持承担了农业农村部、科技部以及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农村厅多个农业产业化项目,承建国家“西北内陆棉花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在“南繁硅谷”海南成立了种子研究总院、在新疆成立了玉米、小麦、棉花3个分院,紧跟市场的需求变化,真正选育出符合市场需要、经销商欢迎、农民喜爱的农作物新品种。目前,该公司拥有独家生产经营权的品种210个,58个品种取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良种覆盖全国17个省区。
九圣禾种业是我州68家种子企业之一。近年来,我州在育种研发、农技推广、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校和知名专家的合作,成效显著,本地成长起来的种子企业成为我州种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截至目前,全州建成企业为主体的玉米研发机构4个、西甜瓜研发机构和小麦研发机构各2个,华西种业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合作育种,中国农科院西部研究中心在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落户。
从育种能力看,小麦、玉米、棉花是我州种业的三大优势品种。2010年至2020年,全州种子企业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43个,其中企业自主选育140个、科企合作选育84个、从国外引进19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506个,同时卫星导航播种、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械与规模化生产管理相匹配的物联网信息化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种。
值得一提的是,我州玉米种子占全国10%的市场份额,玉米种子现代化自动化加工水平、质量控制能力突出,实现了玉米果穗机械扒皮、果穗烘干脱水、脱粒预清、清选加工、包衣包装全程不落地加工,产品标准大大高于国家标准。玉米种子发芽率指标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具备生产高品质单粒播玉米种子的能力。
主体携手做优市场
在新疆华西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西种业)加工车间,一条1200吨/批的玉米果穗烘干生产线和两条10吨/小时的种子加工生产线,环环相扣,机器在“欢快”地嗡鸣。
筛选、分级,制种玉米被送入流水线,经过包衣处理、称重包装,“坐”上传送带,自动码垛、打捆、粘贴标签,转运至成品仓。
“我们采用全自动化加工,种子芽率、纯度、净度、水分等关键指标均高于国标。”新疆华西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军善说,今年,华西种业研发投入的资金由过去销售收入的5%提高到8%以上,实现研发、生产、推广等多环节同步发力。
作为种业研发企业之一的华西种业,不仅是新疆玉米科技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更是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该公司专注于玉米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生产与销售,年销售量达到6000多吨。目前公司已有25个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除销往全疆各地外,还远销至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市场。
针对种业企业研发短板,华西种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签订了校企定向培训科技创新高端人才的合作协议,并在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合作选育玉米新品种中尝到了甜头,该公司繁育的“华西948”“华西812”玉米种子,深受西北、黄淮市场欢迎。
“让种业人欣喜的是,种业发展的春天来了。”杨军善说,对于华西种业来说,公司整体并入中化先正达集团,要充分依靠央企强大的科研实力及品牌优势,发挥好央企在行业中的引领作用,顺势而为,争取早日成为国内玉米种子行业的头部企业,为新疆农业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州有20多年的商业化制种历史,制种产业发展基础坚实。打好种业振兴战,企业是重要一环。
近年来,州农业农村部门强优势、补短板、破难题,打造一批优势龙头企业,逐步形成由领军企业、特色企业、专业化平台企业协同发展的种业振兴企业集群。目前,昌吉州种子企业占全疆种子企业数量的38.2%,其中育繁推一体化的国家级种子企业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9家。
2019年,昌吉市种子协会发起成立新疆昌吉州现代种业产业联合会,将种子企业、农场、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80家相关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动成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合作、风险共担、互利共赢,全面提升昌吉种业发展水平。
如今,登海、东亚、三北、金色农华等国内大型种子企业在我州布局经营,昌吉已经成为中国西部乃至中亚重要的种子集散地。
“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刘怀梅表示,“我州紧紧围绕现代种业发展,在变革中促融合,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资源集约、企业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抢占种业发展新高地,已逐步形成了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种业发展新格局。”
“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按照这一总体部署,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昌吉种业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振兴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