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
中国昌吉网(记者 左晓雨)
理论宣讲深入城乡、模范典型催人奋进、文明实践热潮涌动……展开新时代昌吉州精神文明建设新画卷,遍布城乡的文明之花五彩斑斓、竞相绽放。
近年来,昌吉州把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不断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推动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常态化,让广大干部群众从身边榜样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和丰富道德滋养,以创新举措和扎实行动为建设“典范地州”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做先锋”在庭州大地蔚然成风。
文明培育
榜样引领向善之路
每当讲起自己与13位不同民族爸爸妈妈的故事时,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满城路社区民政干事巴哈义古丽·尼合买提总是动情地说:“我有许多亲人,像个大家庭一样,互相离不开。我就是他们的女儿,他们就是我的爸爸妈妈。”今年,她荣获了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荣誉证书的背后,记录着先进模范的善行轨迹,凝聚着文明星火的传承密码,鼓舞着新时代奋斗者前行的脚步。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哪里有榜样,哪里就有新气象。近年来,昌吉州聚焦典型示范、树立先锋导向,在全社会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持续开展“昌吉好人”宣传推广活动,全州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累计培育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及“昌吉好人”300余人次,王桂珍、苏玉琴、沙尼汗·艾塔木等一大批立得住、传得开、学得来的“昌吉榜样”,为城市文明注入了磅礴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昌吉州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关爱礼遇办法》,今年3月,昌吉州举行“丝路同源·山海交响”礼遇道德模范暨新时代文明实践学习交流活动,来自全州各县市的22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赴福建各地,通过实地参观、座谈研讨、沉浸体验等方式,开展了为期8天的学习交流。
“外出交流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荣誉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未来将学以致用,更好发挥典型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2024年度“昌吉好人”潘小军说。
昌吉州持续健全完善先进典型关爱礼遇机制,先后组织400余名先进典型代表赴疆内外学习交流,开展“昌吉因你更美”讲故事大赛、道德模范走基层等系列活动,持续巩固“文明昌吉 德耀庭州”品牌。
同时,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平台共建、流量共享、服务共融作用,向全社会讲好模范故事,微电影《小院大爱》、专题片《微光如炬》等被各大主流媒体宣传推广,主旋律电影《阿同汗》、系列宣传片《昌吉好人》广为流传,引导全州各族群众书写“做有德之人、建文明之城”的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画卷。
文明实践
擦亮社会温暖底色
理论宣讲送到千家万户,文明实践活动遍布广袤城乡,文明乡风吹拂田间地头……在昌吉州,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成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阵地,让文明新风吹进百姓生活。
昌吉州整合全州各类公共文化场馆、党群服务中心、教育基地等资源,先后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704个。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库,连续3年举办文明实践项目大赛,通过“以赛促练”挖掘、扶持、培育、推广优秀实践项目130余个,年均开展政策引导、文化服务、医疗健康、帮扶援助等文明实践活动10余万场(次),文明实践成为城乡最温暖的底色。
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昌吉州推动文明实践工作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赋能”,将窗口单位、“两新”组织、科普基地、商超企业等纳入文明实践体系,延伸打造“暖心一碗面”“城市智慧书屋”“文明驿站”“庭州影院”等文明实践点,形成“中心、所、站、点”四级文明实践体系,构建集阅读休闲、爱心义诊、教育服务等内容为一体的“十分钟文明实践圈”,让文明实践处处可见、时时可感。
5月7日,以“昌吉因你更美 公益同心共筑”为主题的昌吉州第九个全民公益日暨“5·8红十字博爱周”活动在昌吉市举行,通过爱心捐赠、典型人物宣讲、文明集市,进一步弘扬公益精神、传递城市温暖。自2017年昌吉州在全疆率先颁布实施《昌吉回族自治州全民参与公益活动条例》以来,已连续九年开展“全民参与公益日”活动,在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引领社会风尚、凝聚社会力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昌吉州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品牌活动。活动坚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呈现方式,让传统节日在基层“热”起来、“火”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在厚植文化自信中树立文明风尚、凝聚精神力量。
文明创建
赋能群众美好生活
每天早上出门步行几分钟到广场锻炼身体,结束后回家路过便民市场,买好蔬菜回家……对于昌吉市宁边路街道西街社区居民顾生成来说,在家门口就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昌吉州常态长效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十分钟文明实践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一个个惠民“圈”,让市民们尽享购物、休闲、就医、就学的方便,不仅提升了城市品位和质感,也“圈”出了群众的美好生活。
文明创建为城市赋能的同时,也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这几天,一条喜讯在木垒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村民中传开了:在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该村榜上有名。
近年来,月亮地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打造康养胜地和度假田园为目标,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软实力,使村庄成为远近闻名的“传统村落”,还成了各族群众近郊游的好去处。
从木垒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到奇台县吉布库镇涨坝村,再到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在昌吉州一批村镇以文明创建为载体,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工作,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铺张浪费、天价彩礼、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逐渐破除,移风易俗深入推进。
昌吉州统筹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持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五大创建,构建起全域覆盖、全民参与的文明创建新格局,涌现出一大批文明创建先进典型,文明创建结出累累硕果,文明新风吹遍庭州大地。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昌吉州共有12个先进典型榜上有名,包括3个全国文明村镇、7个全国文明单位、1所全国文明校园、1户全国文明家庭。此外,在表彰大会上,昌吉州1个全国文明城市(昌吉市)、13个全国文明村镇、16个全国文明单位、2户全国文明家庭、2所全国文明校园顺利通过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
从外在美到内涵美,从一人美到人人美,在昌吉大地上,精神文明建设的种子正在遍地开花、结出幸福生活的累累硕果,为奋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