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项!昌吉州非遗项目再添11位 “新成员”
字体:
A+ A. A-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许乐 通讯员 刘金秀 郑珍报道)日前,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及扩展项目名录正式公布,昌吉州6个新增项目、5个扩展项目成功入选。至此,昌吉州州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总数达到170项,其中,国家级7项、自治区级44项、州级119项。
据了解,此次公布的名录共包含91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包括新增项目49项、扩展项目42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俗等多个类别。
昌吉州本级报送的民间文学类项目民间故事(回族民间故事)、传统戏剧项目新疆曲子戏、传统美术项目面花(花馍)和玛纳斯县报送的灯彩(花灯制作技艺),呼图壁县报送的传统技艺项目传统肉食制作技艺(椒麻鸡制作技艺),奇台县报送的传统医药项目中医正骨疗法入选新增项目。
阜康市报送的民间文学项目新疆杂话;木垒县报送的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项目赛骆驼(哈萨克族赛骆驼)、传统美术项目刺绣(汉族刺绣);奇台县报送的传统技艺项目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和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挂面制作技艺)入选扩展项目。
新疆曲子剧《状元与乞丐》剧照。单雪供图
昌吉州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孕育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价值显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昌吉州以系统性保护为核心,多维度推进非遗传承与发展,持续开展“天山南北贺新春”非遗年俗展、元宵节社火展演、非遗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全州24家非遗工坊吸纳就业3000余人,州非遗展厅已建成并对外开放,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和天山天池景区的非遗集市入选自治区级非遗集市。此外,昌吉州还策划推出“跟着非遗游昌吉”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了“活态传承、创新转化、融合发展”的特色路径,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成效显著。
昌吉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传承人徐长琴剪纸作品。图源:新华网客户端
目前,昌吉州已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国家、自治区、州、县(市)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名录体系,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26项、认定各级代表性传承人545名,一大批珍贵且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得到了有效保护,为促进区域文化繁荣、推动文旅融合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