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回族自治州: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字体:
A+ A. A-今年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昌吉回族自治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70年来,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跨越式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成立之初的不足亿元增长至如今的千亿级规模,现代农牧业、新型工业化、全域旅游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扎实推进,谱写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壮丽篇章。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2500亿元,总量稳居全疆第二,近三年平均增长6.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万元,近三年平均增长7.1%、高于经济增速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万元,近三年平均增长8.9%、高于经济增速2个百分点,可以说,群众收入的“小日子”始终跟着经济总量的“大盘子”水涨船高,在践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面向未来,昌吉州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携手庭州各族人民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努力在新疆高质量发展中挑大梁,让风光煤这些先天禀赋迸发富民能量,让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这些群众期盼成为幸福实景,在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中,谱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精准施策 城市基础设施更宜居
1980年,昌吉州乡镇建筑业开始兴起。至1995年,昌吉州有乡镇建筑施工企业531家。随着国家房改政策的实施,城镇房地产业蓬勃兴起。70年来,从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现代化小区,昌吉州所辖城乡居住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昌吉州系统布局、精准施策,推动城乡居住条件从“有的住”向“住得好”升级。以完善基础设施为抓手,让城市“筋骨”越来越强。围绕增强城市宜居性,持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投入,实施了地下管网升级、公共设施配套等一大批项目,城市供水、供气、供电更有保障,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稳步提升,长输供热管网、楼栋供热立管改造等工程,让居民生活更有温度。城市路网日趋完善,人均道路面积达25.43平方米。建成区近一半面积被绿色覆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05平方米,生态环境持续美化,居民生活越来越舒心。
以住有所居为目标,把住房保障网越织越密。始终坚持住房保障“一个都不能少”原则,加快构建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以提升品质为核心,使群众居住环境越来越美。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宜居”为核心,开工建设一批“好房子”项目,更好满足群众改善型住房需求。2025年,颁布实施了《昌吉回族自治州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推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
持续巩固 文体惠民幸福满满
昌吉州公共文化服务从最初的露天电影、流动书摊,逐步发展到如今遍布城乡的文化馆、图书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975年,各县市相继建成简陋但功能基本齐全的文化馆和图书馆,为群众提供了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乡镇文化站开始普及,民间文艺团体蓬勃兴起,文化活动形式日渐丰富;1995年,昌吉州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让偏远乡村的群众也能及时了解外界信息;2015年,数字化文化服务开始起步,图书馆、文化馆逐步接入互联网,线上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19年,昌吉州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持续巩固创建成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多地向基层提供听得懂、能接受、有共鸣的文化产品。
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不断完善。建成了昌吉州美术馆、非遗展厅、百姓大舞台等一批重点项目,打造了27个非遗集市(工坊),160多个文化大院,13个城市书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读好书、学才艺、看展览、能创收。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不断丰富。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累计扶持文艺创作项目200余个,《千回西域》自2024年“五一”复演以来接待群众超24万人次,广泛开展“村超”“村BA”全民健身体育赛事,美食文化旅游节、元宵社火展演、端午龙舟赛等品牌活动精彩纷呈,各族群众玩在一起、乐在一起、融在一起。
政务服务 改革创新提质增效
作为新疆首批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昌吉州始终锚定“让群众少跑腿、让企业更省心”的目标,推进线上办事“一网通办”、线下办事只进一门、诉求难事一线应答,通过“一平台、一中心、一热线”畅通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效。
一个平台推广政务服务网上办理,让老百姓办事更便捷。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造“吉速办”小程序,作为政务事项掌上办理总入口。现在,昌吉州9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企业群众在小程序中动动手指就能办成。企业开办业务已实现全程网办,由过去30个工作日压缩至1天内办结。同时,大力推广“免证办”服务,身份证、营业执照等8类证照,实现业务办理大提速。
一个中心深化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让群众能“只进一门,只跑一次”。目前,昌吉州市76个部门单位1800余项政务事项集中进驻,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比如工程建设项目这样的高频事项,通过集中审批,审批环节精简6项,审批时限压缩80%。在昌吉州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推行“全岗通”,实现“一人在岗、事项通办”,其余干部下沉网格,上门提供帮办代办服务。为解决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难题,推出了延时预约服务,极大方便群众不同时间的办理需求。
一条热线响应群众诉求,让市民更暖心。近年来,昌吉州将40多条行业热线,整合形成12345一条市民热线,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辅助分析,诉求的处办质效持续提升,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今后,昌吉州将围绕建设现代化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强化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宣传部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