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市场主体获得感持续增强
字体:
A+ A. A-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常谊谊 通讯员 王佳
近日,记者从昌吉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今年以来,昌吉州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各相关部门以“改革创新、精准服务”为主线,推出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硬举措,在行政审批、金融服务、权益保障、执法监管、司法护航及企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联审联批让我们提前3个月开工,节省资金成本近200万元。”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准东开发区)某光伏项目负责人李伟由衷赞叹。他介绍,得益于昌吉州“便企、利企”的有力举措,该项目开工迅速,目前进度已过半。
为提升服务效能,昌吉州锐意深化审批改革。今年,开通17大类40小类行业“绿色通道”,推行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审批时限实现大幅压缩75%。报告书审批从60天降至15天,报告表从30天缩至8天。重点项目推行州、县市(园区)两级联审联批,技术评估同步介入、联合勘验与集中施策,审批效率显著跃升。
“500万信用贷款3天到账,解了燃眉之急。”昌吉市某食品加工企业总经理马丽感慨道。
昌吉州积极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普惠支持力度。截至一季度末,全州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存量分别达208.52亿元与372.97亿元,增速为2.36%与5.86%。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42.71亿元,较去年末大幅增长57.4%。至5月末,支农支小再贷款规模增至55.93亿元,技术改造贷款达5.4亿元;融资平台高效撮合,助力中小微企业获贷近80亿元。
“在政府部门协商下,我收回了承包项目的欠款400万元,感谢政府支持。”谈及昌吉州健全的账款清欠机制,昌吉市某建筑承包公司负责人张宣竖起了大拇指。今年,昌吉州全面摸排拖欠账款底数,制定化解方案,加强源头防控,严格审查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杜绝“先立项、后筹资”,严防隐性债务风险。强化预算约束与政府采购合同管理,设定30%—80%预付款比例,并对拖欠行为依法追责,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今年,昌吉州创新执法监管模式,呼图壁县率先在新疆推行“扫码入企”智慧监管,企业检查频次减少62%,满意度达97.3%。
走进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各生产车间正开足马力生产各类乳制品。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欧国兵展示手机上的监管二维码说:“‘扫码入企’的检查方式非常方便,以前十几个单位分开检查耗时耗力,现在一次就全部查清了,让我们能更关注生产。”
同时,昌吉州深入推进跨部门“涉企查一次”改革,将122项高频检查事项整合为25项,创新实施监管事项“三色清单”分类管理(红码严管、黄码差异监管、绿码触发响应),现场检查事项压减58%,打造跨部门综合监管“昌吉样板”。
近日,吉木萨尔县人民法院五彩湾人民法庭的法官们组成“送法服务队”,深入准东开发区各企业,详细了解企业发展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并对企业负责人提出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帮助企业梳理、排查潜在风险点。
“法官定期来普法,帮助我们规避法律风险,产生的纠纷也能就地立案、开庭审判,减少了诉累,节约了成本。”新疆宜化矿业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张涛表示。
今年以来,昌吉州完善设立涉企案件立审执“绿色通道”,小额诉讼应立尽立率达78.5%。企业破产信息核查及注销办理时间分别从9日、4日压缩至1日,年内审结破产案件7件。践行柔性执行,对290家被执行企业实施“活封活扣”,将1690名履行债务个人移出失信名单,通过分期履行等方式缓解企业经营压力。
“免费注册工位省下10万元启动资金。”90后创业者阿合来提感激地说。
今年,昌吉州在企业服务上推陈出新。在4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基础上扩充推出“烟草零售准入准营”等新场景,环节与时限压缩75%和60%。首创企业免费注册工位制,截至目前已为33家初创市场主体解决场所难题。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成“大疆出行”等3个定制客运平台,开通20余条线路,服务企业通勤需求。建立校企协作机制,双向互聘“双师型”师资,通过订单培养向准东开发区输送技能人才2076名,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订单培养1518人,有效缓解企业“用工荒”。
昌吉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赵治钧表示,昌吉州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推动年度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措施落地见效,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办事省心、经营安心、发展顺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全力构筑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更优营商环境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