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达峰见证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长出”千万千瓦生态光伏森林
字体:
A+ A. A-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常谊谊
需要1人合抱的钢筋混凝土石柱深扎地底,顶起巨大长方形的墨蓝色光伏板,2米多高仿佛生长的“大树”,根根挺立,密集排列,在沙漠边缘“长出”大片大片的光伏森林……7月9日,“博格达峰见证”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乌昌两地全媒体联动采访活动走进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记者看到盛夏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生态光伏森林,倍感震撼。
7月9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北部沙漠基地,2米多高的光伏板架粗壮坚固,高高托举起成组的光伏板。 记者常谊谊 摄
这片总面积超过103万亩,规划总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的巨大光伏基地,是国内首个以沙漠生态修复为核心的超大型光伏项目,目前共有9个光伏项目待建成并网,总装机容量达1175万千瓦。
华电米东区50万千瓦光伏项目就坐落于此,2024年9月28日成功并网发电。“我们树立了‘绿色能源+生态治理’的核心目标,克服沙漠风蚀和水土流失等难题,采用高离地间隙设计光伏板架设结构。”该项目部副主任刘宝介绍,“以前的光伏板离地距离只有四五十厘米,如今,板架离地超过两米,是最合理的高度。我们走访调研周边昌吉州类似区域光伏项目,吸取牧光互补光伏场站先进经验,采取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最大程度减少扰动,为植物生长留出空间。”
7月9日,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北部沙漠光伏基地,成片的太阳能光伏板依次排列,犹如蓝色海洋。 记者常谊谊 摄
经过多次实践验证,刘宝他们发现,光伏板基础石柱牢牢扎在沙丘下面,风可以快速从板间通过。此外,光伏板遮阴可以减少板下土地的水分蒸发量,同时,清洗面板的水流下来为沙土吸收,不仅增加了板下沙土的湿度,还为沙漠植被生长创造了条件。
“我们还选用高输出功率575瓦特的N型双面双玻单晶硅组件,共安装104万块,采用逆变升压一体机并网方案,并新建一座220kV升压汇集站,实现光伏电力稳定收集和输出。”刘宝介绍,目前,这些光伏板产生的绿色电力,正源源不断地输往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
7月9日,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北部沙漠光伏基地,华电米东区50万千瓦光伏项目配套的220千伏升压汇集站已经建成。 记者常谊谊 摄
据了解,2022年,乌鲁木齐市紧紧抓住“双碳”机遇,开启“追光行动”,在米东区134万亩荒漠上规划出2575万千瓦光伏基地蓝图。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市已布局新能源总装机容量为2816.5万千瓦,其中建成并网总装机容量为1211.5万千瓦,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的73%,成为继哈密、昌吉之后全疆第三个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千万千瓦级的地区。
“成立主要领导负责的工作专班,下设现场指挥、建设、生态保护、文旅开发、招商引资6个专项组,为项目提供从建设到投产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沈骞介绍,米东区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危化物品排查、道路救援巡查、生活服务保障、通讯信息维护、医疗卫生救助等服务保障,为大力推进光伏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沈骞表示,米东区将紧抓“双碳”机遇,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米东区北部沙漠资源优势,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绿色电力开发带动关联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能源+关联产业”协同共进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