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达峰见证 | 头屯河:从 “头疼” 到 “幸福” 的华丽转身

发布时间:2025-07-15 13:20:27
来源:丝路昌吉客户端

字体:

A+ A. A-

  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常谊谊

  盛夏七月,昌吉市庭州生态绿谷满眼都是绿树花草,清水贯穿南北绵延十多公里,市民来来往往、流连忘返。河对岸的头屯河谷森林公园同样热闹非凡,不少人专程开车前来游玩打卡。

庭州生态绿谷,新疆大剧院在大片树木的衬托下显得绰约多姿。记者常谊谊 摄

  “我们几乎每天都来这儿!”昌吉市民唐玉玲对记者说。7月11日,她推着婴儿车,带着8个月大的孙女,在庭州生态绿谷的树荫下悠闲纳凉。同一天,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市民姚安琪也和家人一起,开车来到头屯河谷森林公园,露营烧烤,逛逛奇趣童年主题乐园,惬意享受夏日时光。

  一河之隔,两岸同乐。她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正是经历了“绿色蝶变”的庭州生态绿谷和头屯河谷森林公园。这片经过精心修复的生态绿廊,已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城市绿谷”和迎接游人的城市会客厅。“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大家休闲娱乐的首选地之一。”两岸公园在唐玉玲与姚安琪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让她们格外留恋。

不少市民在庭州生态绿谷游玩。记者常谊谊 摄

  庭州生态绿谷长约13.3公里,沿岸建成的五大主题公园各具特色:自然生态修复公园保留原始滩涂风貌,城市康体运动公园配备各种运动场所,工业遗址公园将过去的老厂房巧妙改造成沿岸景观,城市庆典公园和文化公园定期举办民俗展演;乌鲁木齐市、兵团十二师建设的头屯河谷森林公园,叠水瀑布、观景平台与原生植被相得益彰,长达26公里的公园已经成为旅游网红打卡地。

  72岁的徐光义老人每天都要绕着头屯河东西岸骑行一个来回。“现在每天至少骑行两小时,沿途有花有草风景美,我感觉越活越年轻!”但提起十几年前的头屯河,他连连摇头,“那时候,我们可不会来这儿遭罪。”

一名骑行爱好者在庭州生态绿谷骑行。 记者常谊谊 摄

  发源于天山天格尔峰的头屯河,全长190公里,沿途流经乌鲁木齐市、兵团第十二师和昌吉市、兵团第六师,最后流进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头屯河原本水量丰沛,水质清冽,却在上世纪中叶变了清丽的模样:两岸工业企业、作坊密布,“三废”倒入河中;砂石料场、预制厂林立,肆意挖掘砂石……曾经的母亲河却沦为两岸群众避而远之的“头疼河”,治理呼声日益高涨。

  老百姓盼着改变,政府就跟着行动。201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头屯河生态整治列为重点工程。依据审批方案,乌鲁木齐市负责水源地保护利用;兵团第十二师承担河谷东岸综合整治;昌吉州则负责河道及西岸的综合整治,治理范围划定在乌奎高速公路至北绕城公路之间,目标锁定“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

庭州生态绿谷树木葱郁,市民在这里骑行游玩。 记者常谊谊 摄

  头屯河治理可是场硬仗,考验着决心,更考验着协同。昌吉市六工镇堆积了几十年的9万多立方米垃圾被彻底清走;兵团第十二师辖区里星罗棋布的采砂坑被一一填平;河道两边密布的企业、作坊也陆续搬迁……在治理头屯河的过程中,两岸三地打破了地域界限,携手攻坚克难,解决了资金筹措、征地拆迁等一道道难关,合力为头屯河“疗伤治病”。

一名骑行爱好者在庭州生态绿谷休憩。 记者常谊谊 摄

  “我们下大力气、下决心将高经济效益的采砂厂、企业全部安置搬迁,还原河岸生态原貌。”昌吉头屯河生态治理综合开发服务中心六级职员张新介绍,昌吉市科学规划,聘请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公司整体优化方案,举全市之力彻底改造头屯河西岸。东岸,乌鲁木齐市与兵团第十二师负责的头屯河谷森林公园项目也如火如荼推进。

  2021年6月底,头屯河流域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宣告完工,三方累计搬迁企业93家、砂场13家,回填种植土159万立方米。如今,两岸绿化面积达3300亩,水域扩展至1273亩,真正实现了"一河清水润两岸"的治理愿景。

  生态修复,惠泽群众。如今的头屯河,不仅是一条生机勃勃的“生态河”,还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沿岸高端住宅、酒店商区、文旅产业集群拔地而起,让两岸经济发展区快速实现了经济价值的跃升。

  “我们打造的公园景观业态带动了周边土地的开发。比如‘九曲观澜’湖中桥旁,就有企业正在建设同名的高端住宅。”张新指着庭州生态绿谷文化公园附近在建的住宅楼介绍

  头屯河的华丽转身,远不止于一片新绿的诞生。它更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两岸三地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新篇章,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蓝天碧水、绿树成荫的优美环境,引来了人气,带来了商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当唐玉玲和姚安琪隔河相望,彼此眼中映照着两岸同样明媚的风景;当徐光义老人车轮下的林荫道,承载着他日益健朗的晚年时光;当更多市民的笑声回荡在绿谷与公园之间……绿意盎然的两岸,不仅是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建设和守护的绿色家园,还是区域协同发展的最美注脚。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