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持续守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
字体:
A+ A. A-昌吉州生态环境局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动州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动昌吉州各族群众共享优质生态环境成果。
一、强化思想引领,在凝心铸魂中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根基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面系统学习、深入研讨交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全局党员干部群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显著增强。同时,开展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的六五环境日宣传系列活动。州生态环境局与各县市分局联动,采取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农村等方式,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号召社会公众了解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积极营造生态环境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氛围,共发放宣传品4万余份;参与人数5万余人次。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增强责任担当,在坚定行动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础
“十四五”以来,昌吉州党委、政府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过程,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将生态环保攻坚纳入全州“十大典范行动”,将大气环境改善作为2024年、2025年“十大惠民实事”之一,推动昌吉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质增效。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聚焦燃煤、工业、扬尘、机动车“四大污染源”,深入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农村散煤治理等“六大行动”。投入58.7亿元实施“一企一策”减排治理项目306个,B级及以上企业数量占全疆33%。完成农村清洁能源取暖改造13.2万户、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47座,整治6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665台,淘汰国三及以下车辆41624辆。2024年全州5个县(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μg/m3);天山北坡城市群昌吉州四县市优良天数同比增加55天,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8天;州府昌吉市空气质量改善率上升214名,位列全国第11名,昌吉州空气质量进入稳定改善通道。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全州9条河流、2个湖库和22个监测断面及13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多年全部稳定达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增加至21万立方米/日、污水集中处理率提升至98%。5个县市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更有保障。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耕地保护面积达922.6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766.98万亩。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98%以上。全力推动地膜使用、回收、利用全链条治理,农田残膜回收率达85%以上。启动“无废城市”创建,35家危废经营单位综合处置能力达209.5万吨,全州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均达100%。州人大常委会围绕自治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情况,开展“以法治力量守护绿色生态,推动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主题的法治环保昌吉行执法检查,为守护土壤环境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三、坚定发展信心,在绿水青山中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奋进力量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立足生态环境岗位特点,紧扣环评审批、生态环境执法等工作,主动服务,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抓好重大项目环评要素保障。主动融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组建重大项目环评服务保障专班,通过“一对一”上门服务、邀请环保专家实地指导、赴生态环境部门跑办对接等方式,2024年服务保障重大项目环评审批81个,坚持“要素保障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项目走”的工作理念,出台建设项目环评审批12条优化措施,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缩短75%以上,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有困必帮”,极大减少了企业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筑牢生态环境法治防线。深入开展执法大练兵,发布昌吉州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创新推行“执法+”模式,依法办理生态环境领域行政处罚案件1300余件、公益诉讼案件733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68件、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6件。在2024年度执法大练兵中,昌吉州生态环境系统2个集体和3名同志荣获“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1个集体和1名同志荣获“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执法队伍能力素质持续提升。夯实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基础。累计安排州本级财政资金3.06亿元,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监测应急能力提升,建成以18套空气自动监测站、11个乡镇监测站、385座微站为一体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和大气环境综合监管指挥调度平台,实现未来7天空气质量预警预报能力,为守牢生态环境保护底线提供有效保障。
昌吉州生态环境系统将继续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围绕美丽昌吉建设,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昌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