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农高区“智能采收”刷新番茄产业效率
字体:
A+ A. A-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讯(实习记者 马军 通讯员 侯路平报道)近日,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国家农高区)迎来加工番茄采收季。广袤田间,机械轰鸣忙采收;生产线上,设备全开,运转有序。从地头采收至工厂加工,整个产业链条高效协同,以一连串令人瞩目的数据,勾勒出一幅“产量提升、效益增长”的现代农业喜人画卷。
在老龙河加工番茄种植基地,5000亩番茄陆续成熟,宛如一片炽热的红色海洋,成为秋日最动人的风景。今年,该基地全面推行机械化智能采收模式,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据了解,单台采收设备日均作业面积达120亩,相当于160名劳动力一天的采摘量,使每亩采收成本直接降低100元。“我们今年早早便与番茄加工企业签订了订单协议,从品种选育、田间管理,到成熟采收,实现了全流程机械化操作。这不仅大幅减轻了劳动负担,也彻底解决了销售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种植户李建说。昌吉国家农高区统筹调度采收机械与运输车辆,坚持“成熟一批、采收一批”的原则,确保新鲜番茄在最佳品质状态下迅速送往加工厂,既保障原料品质,又不误农时。
近日,昌吉国家农高区加工番茄迎来丰收旺季,田间机械轰鸣采收忙。通讯员侯路平 摄
采收端喜获丰收,加工端也同步“火力全开”。作为该地区番茄加工的重要企业,新茄食品有限公司11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每日鲜番茄处理能力突破10000吨,年产能稳定在20万吨。在今年生产季,该企业计划加工鲜番茄18万吨,预计生产番茄酱及各类衍生制品5万吨,其中部分产品将远销新西兰、泰国、阿联酋等国际市场。
在昌吉国家农高区榆泉产业园的集群基地中,一条新引进的意大利小包装罐生产线尤为引人注目。通过前处理工艺的优化,番茄酱的茄红素含量稳定保持在180mg/100g以上,产品品质直接对标欧盟标准。新疆新茄食品公司常务副总刘伟介绍:“我们每年将营业收入的3%投入研发,目前已成功推出有机番茄块、大果粒番茄汁等36款产品。不断丰富的产品矩阵,显著增强了‘新疆番茄’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据了解,昌吉国家农高区通过“农户+基地+企业”的紧密协作模式,不仅实现了加工番茄从播种、管理到采收的全流程机械化与智能化,更以订单农业有效连接产销两端,化解市场风险,提升产业效益。从引进高产、耐逆性强的新品种,到提供全生长周期的农技指导,昌吉国家农高区不断推动番茄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和高附加值方向迈进。
如今,加工番茄已成为带动本地农户增收的“黄金产业”,一串串饱满的红色果实,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为农户带来更安稳的收入保障。放眼未来,昌吉国家农高区将继续深化农业科技集成应用,拓展精深加工布局,强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番茄产业从“高产导向”转向“质量与效益并重”,进一步增强“新疆番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