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营商”融合创优!昌吉州人社局以模范机关创建赋能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字体:
A+ A. A-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马彦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昌吉州人社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职责定位,以深化模范机关创建为抓手,将党建工作与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合,通过“党建 +”融合模式激活服务动能,让红色党旗在民生一线高高飘扬,用红色引擎驱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典范地州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昌吉州连续四年在自治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中被评为“A”级,州仲裁院荣获“劳动人事仲裁机构突出单位”的国家级殊荣,局机关党委申报的“党建引领聚合力 人社护航促发展”主题党日案例被自治区党委直属机关工委评选为典型案例。
昌吉州人社局机关党委第一、二党支部携手新疆笑厨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共建活动。图片由昌吉州人社局提供
构建“三级联动”责任体系,强化政治引领。
昌吉州人社局党组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模范机关创建推动“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构建“党组引领、支部攻坚、党员冲锋”三级联动体系。制定《昌吉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明确优化营商环境总体目标和路线图。推行“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员冲锋在一线”机制,将五大类55项重点任务分解至各支部,建立责任、任务、时限清单,确保企业人才年金、补充工伤保险等4项重点改革事项落地。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组建“红色帮代办”队伍,提供政策咨询、材料预审等“一站式”服务,实施“领导干部走流程”“党员干部大厅轮岗”机制,让党员干部沉浸式体验办事全流程,找准解决服务堵点痛点,切实擦亮为民服务“红色窗口”。
丰富“政企共建”活动载体,凝聚营商共识。
在联建强基筑堡垒上下功夫,与特变电工、慧尔农业等重点企业常态化开展“政企共建聚合力 人社护航促发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将机关党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企业的实效优势,探索党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新路径。组织党员干部围绕“我为优化营商环境做什么”开展大讨论,深入昌吉人才港、隆源超市等企业一线开展“企业走访+需求调研”,精准化对接收集用工、社保、政策诉求,现场答疑解惑,累计提供政策解读、用工对接等服务780余次,通过党建搭台、业务唱戏、服务增效,推动政企优势资源的共享互补,形成了“党建强、发展强”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州人社局聚焦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落实各项助企纾困资金10129.47万元、社保补贴7689.51万元,政策“组合效应”助力2.34万人次劳动者稳定就业;面向全州639家次企业发放奖补资金531.7万元,促进企业吸纳就业5529人。
优化人社领域经办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员带头拆解业务环节、联审优化流程,构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核、结果统一反馈”的“一窗通办”模式,实现了“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网通办”。聚焦跨区域办事“地域壁垒”,主动对接上级部门争取试点资格,率先成为全疆社保公共服务“全疆通办”试点地区,与兵团第六师、第八师实现30项线下业务“兵地通办”,“兵地通办”工作经验在全疆推广。以“党建+数字化”为抓手,发布全疆首个人社领域AI大模型“吉小保”智能客服,提供7*24小时咨询服务;引入RPA“数字员工”,实现15项业务自动化处理,打造“网上办事大厅+微信公众号+手机APP+自助终端”线上矩阵,108项业务“网上办”、58项“掌上办”,社保线上服务率超85.6%,激活了人社服务“红色动能”。以“集成办”打通服务梗阻,形成贯通州县乡村四级人社服务体系,成功打造“15分钟人社服务圈”。
注重人才培育多管齐下,激活发展动能。
聚焦民企人才评价壁垒,紧扣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创新开展民企专项职称评审,组建党员评审服务团下沉指导,制定标准化评审流程,为民营企业技术人才开辟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截至目前民营企业已有1019名技术人员获评职称,人才队伍稳定性提升。聚焦“延链补链强链”人才所需,实施“庭州英才”计划和“技能照亮前程”行动,围绕区州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要,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7万人次,技能人才量质齐升。开展“一培双证”培训2868人次(其中1682人获行业准入证),为劳动者节约成本151万元。持续巩固“千硕进昌”引才成果,紧盯自治区“2+5”人才计划项目,做好“天池英才”“新疆工匠”推荐申报,强化人才项目服务,加强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人选选拔推荐,为人才成长构建快车道、厚植新沃土。昌吉州全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量达22家,在站博士达50人以上,42名高层次人才入选自治区第二批“天池英才”引进计划,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入选科研创新平台人才博士后支持计划,“张国云工作室”等平台带动企业创效400余万元,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