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综合试验基地获批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站 跻身农业科研“国家队”

发布时间:2025-09-04 18:31:44
来源:丝路昌吉客户端

字体:

A+ A. A-

  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讯(实习记者 马军 通讯员 王德龙报道)近日,农业农村部正式印发《关于加强农业农村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对全国农业野外科学观测站体系进行了系统整合与全面优化,并新增一批具有区域代表性和科研潜力的野外科学观测站。在这一重大布局中,位于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国家农高区)老龙河区域的昌吉综合试验基地成功入选,正式跻身国家级农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序列。这不仅彰显了该基地在农业科研领域的重要地位与日益增强的影响力,也为新疆乃至全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更为坚实和系统的支撑平台。

  据了解,昌吉综合试验基地总占地面积达2000余亩,科研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备。基地内设有专业化植物病圃、林果寒旱种质资源圃、盐碱鉴定池等多个功能单元,并配备了自动气象站、智能感知设备、智慧灌溉系统等一系列先进仪器,实现了对农业生态环境与作物生长过程的精准监测与智能调控。此外,基地还建有一座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专家宿舍楼,可同时容纳70余名科研人员驻点工作,极大便利了长周期、跨区域的科研合作与联合攻关,为高水平农业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保障。

  近年来,昌吉综合试验基地紧紧围绕国家农业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农业发展瓶颈,形成了以“六大研究方向+九类主要作物”为核心的“6+9”科研功能布局。六大研究方向包括:高品质棉花生产、农业生物安全、绿洲节水农业、智慧农业技术、重点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特色经济作物提质增效;九类作物涵盖棉花、小麦、玉米、水稻、林果、西甜瓜、花生、甜菜和牧草。通过系统化的试验示范、技术集成与成果转化,该基地已在多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显著突破。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在观察棉花种子生长状态。资料图片

  在作物品种选育与推广方面,“中棉113”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推广的棉花品种;“宽早优”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及棉花黄萎病综合防控技术,在西北内陆棉区得到大规模应用,显著提升了棉花品质与产量。在粮食作物领域,基地所研发的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新疆玉米单产水平的大幅提升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持。此外,在西甜瓜方面,新品种选育及其配套机械化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

  作为开放共享的农业科技公共平台,昌吉综合试验基地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内外科技合作。目前已与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联合攻关机制。同时,基地依托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合作网络,与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研究所、塔吉克斯坦农业科学院、哈萨克斯坦赛弗林农业大学等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枢纽。

  展望未来,昌吉国家农高区将紧紧围绕“科技”与“产业”两大主题,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中心的一体化发展机制,全力推动在棉花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农业生物育种、绿洲农业高质量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等领域的探索与示范应用。通过持续优化科研布局、强化条件建设、扩大合作网络,昌吉综合试验基地将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农业野外观测与研究平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科技动力、作出更大贡献。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