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番茄的“火红”与“热闹”

发布时间:2025-09-19 17:54:27
来源:丝路昌吉客户端

字体:

A+ A. A-

  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常谊谊

  位于北纬44度左右的昌吉州,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金秋9月,这儿的玉米、棉花、葡萄纷纷成熟,空气里都飘着香甜的味道。农机和人工一起上阵,迎来一年中最忙碌也最喜悦的“丰收季”。

9月18日,昌吉市榆树沟镇三畦村的一块番茄地里,番茄采摘机在采收番茄。记者常谊谊 摄

  不过,这时候昌吉市榆树沟镇三畦村的加工番茄种植户许良伟,倒显得格外“悠闲”。9月18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坐在田边的车里玩手机游戏。

  “不急,刚打电话问了,番茄制品公司的车马上就来拉货,我们这都是订单种植,有兜底。”许良伟不紧不慢地说。

9月18日,昌吉市榆树沟镇三畦村一块番茄地里,红透的番茄铺满田间。记者常谊谊 摄

  原来,他跟昌吉州两家番茄企业早早签了订单种植合同,虽然种了1000多亩番茄,却一点儿不愁卖。“企业提供种苗,怎么种、怎么管、怎么收、卖给谁、什么价,都不用我们操心。不管市场价格怎么变,我们都有得赚,省心又省力。”许良伟说。

  果然,没过多久,几台番茄采收机就开进了地里。机器一响,吞吐片刻,铺满田埂、红透成熟的番茄很快就被收得干干净净。

9月18日,新疆新茄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记者常谊谊 摄

  昌吉州全年光照足、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番茄生长和积累红色素、糖分。这里冬天又冷又干,病虫害少,番茄品质自然好。这也让昌吉成了新疆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之一。

9月18日,新疆新茄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全自动番茄产品装箱生产线正在运输货品。记者常谊谊 摄

  为此,昌吉州全力发展番茄产业,改变了以往零星种植、分散经营的方式,鼓励农户搞集约化、标准化种植。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不仅推广优良品种,提升产量和品质,还吸引了一批番茄加工企业落户,让本地番茄就地加工,卖出更好的价钱,引导整个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如今,昌吉番茄已经形成从育苗、种植、管理,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这里培育了14家番茄加工企业,打造出笑厨、中粮屯河等30多个品牌,建成了5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科研平台,自主研发推广了31个屯河系列品种,开发出十几种精深加工产品,业务覆盖全疆。

9月18日,新疆新茄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成品番茄制品被装箱运输。记者常谊谊 摄

  许良伟家的一部分番茄被运到新疆新茄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里,加工成番茄酱、番茄块、番茄沙司等产品,完成从“普通番茄”到“增值好货”的蜕变。

  走进该公司的生产厂房,几条智能化生产线正全速运转。工人们忙着清洗、筛选、破碎、杀菌、打包……公司先后投入5亿元,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年均生产20万吨番茄制品;相比传统加工,浪费减少了30%,成本也降低了10%以上。

9月18日,新疆新茄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操作智能化设备生产罐装番茄酱。记者常谊谊 摄

  “目前,公司所有生产线都在满负荷运转,每小时能处理120吨鲜番茄,每天生产约260吨番茄调味酱和80吨番茄饮料。公司现在是全国最大的番茄制品单体工厂。”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安利介绍,今年1至9月,公司已生产番茄制品3.6万吨,同比增长32%。产品不仅在国内卖得好,还出口到国外,实现产销两旺。

  据昌吉州农业农村局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柯晓涛介绍,2025年,全州加工番茄种植面积达11.16万亩,占全疆总播种面积约20%、全国15%,生产和加工能力占全疆35%左右,番茄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约25亿元。

  从田间地头,到智能化生产线,再到千家万户的餐桌,昌吉番茄完成了从“新疆特产”到“世界美食”的转身,正香飘四海、走向全球。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