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新苗竞芳菲——昌吉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5-09-20 11:07:26
来源:丝路昌吉客户端

字体:

A+ A. A-

  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王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以来,昌吉州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土坯房教室”到“智慧校园”,从“入学难”到“上好学”,从“单一教学”到“五育并举”,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力量发展等领域实现跨越式突破,构建起覆盖全学段、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让教育惠民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家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民生答卷

  “我上小学时,学校条件十分简陋,黑板是用水泥制作的,教室里还需生炉子来取暖。如今的学校,不仅配备了塑胶操场、多媒体教室,还设有VR科普教室,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木垒县中学学生家长陈晓梅谈起今天的教学条件,脸上满是欣慰。这一幕,是昌吉州教育基础设施70年巨变的生动缩影。

  回溯20世纪80年代,昌吉州多数学校还是土木结构平房,教学设备仅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育经费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吉木萨尔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退休干部马汗·看木里见回忆:“那时候冬天上课,老师和学生要轮流值日烧煤,教室里又冷又呛;下雨天操场泥泞不堪,学生连课外活动的地方都没有。”

  为破解“硬件落后”难题,昌吉州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近三年新建28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优质学位2.3万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由2022年的70%提升到80%,消除中小学大班额108个,“大班额”“大校额”问题逐步缓解。成立了昌吉学院附中、附小和州一中准东分校、州二中木垒分校,组建州实验小学分校、州实验幼儿园分园,培育优质学校49所,50个教育集团覆盖139所中小学,持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延伸,以强带弱促进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就近入学、阳光招生等政策全面落实,让好教育就在家门口。

2025年新投用的昌吉市第二十幼儿园。通讯员杨斌 摄

  2024年,昌吉州第一中学新校区建成投用,总投资近7亿元,占地面积145.82亩,实验室、体育馆、图书馆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2025年9月阜康市晋和小学迎来首批师生,这所依托山西援疆资金8000万元建设的现代化学校,为当地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2025年新投用的昌吉市朝阳小学。通讯员杨斌 摄

  此外,全州98所学校实施校园环境改造、2722间教室安装护眼灯、300所学校食堂升级改造,教室窗明几净,教学楼清新美观,食堂明厨亮灶,学习环境越来越好。244辆专用校车覆盖农村学校,开进了最远的乡村,孩子们的“求学路”更安全、更好走了。

  从“单一育人”到“五育融合”的质量跨越

  “通过VR设备学习火灾逃生,就像真的在火灾现场一样,不仅记住了逃生步骤,还学会了保护自己!”木垒县中学学生在VR科普教室里,兴奋地向老师分享学习收获。这堂生动的实践课,是昌吉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活课堂”的一个缩影。

  自治区成立初期,昌吉州教育以“识字启蒙、文化传授”为主,教学方式单一、课程设置固化。随着时代发展,昌吉州紧跟教育改革步伐,率先在全疆推行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创新拓展“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把思政课搬到丝路北庭博物馆、特变电工总部基地、腰站子村小麦博物馆、新辉红色博物馆等32个“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开发163节“场馆里的思政课”,打造29条疆内外研学路线,让思政课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今年暑假,阜康市第一中学八年级学生杨添壹和同学们前往北京参加研学活动,回来后他仍对这段经历念念不忘,他激动地说:“这次研学让我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深厚文化底蕴,也更加坚定了我努力学习的决心。”截至目前,已有4085名学生赴疆外研学、14.5万名学生参与疆内实践,让青少年在行走中感悟国情民情,将爱党爱国的种子深埋心底。

  在素质教育领域,昌吉州践行“健康第一”理念,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昌吉市第十小学开设足球特色课程,女足队连续四年获自治区校园足球联赛(北疆片区)冠军,累计为新疆女足输送7名球员。木垒县劳动实践教学案例入选教育部优秀案例,“班班有社团、校校有特色”成为校园最美风景,涌现出一批批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一等奖获得者州实验小学赵耀、新疆青少年花样滑冰冠军州一中张紫诚、非遗剪纸女孩昌吉市五小孙雨轩等6人荣获自治区“新时代 好少年”。截至目前,昌吉州已创建全国特色学校144所。

  数字化改革同样走在前列。2017年至2018年间,全州各县市共计投入近3000万元,建成了7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录播教室、智慧课堂、3D打印、机器人、校园一卡通、电子班牌、校园电视台、VR科普教室等信息化试点项目和特色功能室在部分学校纷纷落地生根,形成特色,成为全州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亮点。2019年全州投入1700多万元,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全面改善教育信息化环境。

  从“补充数量”到“优化结构”的人才突破

  “刚入职时,我对教学流程不熟悉,多亏了‘名师工作室’的帮扶和跟岗培训,现在已经能独立带毕业班了。”昌吉市庙尔沟乡中心学校特岗教师卡米拉・阿里,说起自己的成长历程充满感激。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70年来,昌吉州从“师资短缺”到“队伍精良”,构建起“引才、育才、激励”三位一体的教师队伍建设体系。

  “以前教研只有听课评课,现在有校本培训、名师工作室、云端教研等,成长速度快多了!”昌吉州第二中学教师阎霞,从1992年参加工作至今,见证了教师培养方式的巨变。

  2023年9月,昌吉州出台了激励教师十条措施,在教师待遇、能力提升、教学研究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支持优秀教师牵头成立高层次人才工作室64个,评选“庭州名师”300名,一批懂教育、善管理、有情怀的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脱颖而出,全州获评自治区“天山英才”26人、特级教师58人,州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从2022年的800人增加到1259人,教师队伍专业水平、育人能力整体提升,职业幸福感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热爱教育、耕耘教育的澎湃激情更加昂扬,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火热实践中。奇台县一中教师陈东创立融合思政教学模式,入选教育部“特色案例”,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阜康市幼儿园钱俊莉成立太阳花爱心公益协会,关爱帮助贫困儿童,荣获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这样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70年栉风沐雨,70年硕果累累。从“土坯房”到“智慧校园”,从“入学难”到“上好学”,昌吉州教育事业的每一步跨越,都彰显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面向未来,昌吉州将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让教育惠民的阳光照亮更多家庭,为建设教育强州、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