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载沧桑巨变!木垒县绘就 “宜居之城” 新画卷
字体:
A+ A. A-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张超群
70载时光流转,木垒县始终以城市建设为锚点,在时代浪潮中聚力谋发展。从曾经面貌陈旧、功能不足的小城,到如今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民生普惠的宜居之地,木垒县用70年的坚守与实践,完成了城市功能的全面升级。每一步建设都印刻着时代进步的痕迹,每一处变迁都承载着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书写出县域城市发展的生动答卷。

航拍木垒县。图片由木垒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住房保障是民生之基,也是城市建设的起点。以前,木垒县住房条件极为简陋,土坯房随处可见,居住体验差。木垒镇明珠社区居民石勇回忆:“我在木垒生活了五十多年,以前住的是平房,做饭取暖都要烧炉子,冬天平房比较冷,有时半夜还得起来添一次煤。”
今年,全县计划建设保障性住房200套,预计2026年底竣工,为中低收入群体解决住房难题;实施抗震防灾工程,对1001套建筑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改造20个老旧小区和院落,通过外墙保温改造、污水管网改造、增设停车场、拓宽道路等工程,让居民幸福感不断提升。如今,新建小区不仅房屋质量过硬,还配套完善的物业服务、优美的绿化景观,居民的居住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石勇开心地说:“现在,我们搬进了楼房,做饭用上了天然气,冬天也不用烧煤取暖了,特别方便。这两年,社区里还新建了活动室,闲暇之余,我们下象棋、打乒乓球,感觉生活越来越幸福了。”

九十年代的木垒县城。资料图
70年前,木垒县城仅有两条砂石路主干道与若干土路小巷,交通极为不便。出租车司机张志亮说:“2009年我刚开出租车的时候,个别路特别难走,坑坑洼洼,乘客坐着也不舒服。”近年来,木垒县大力推进道路建设。G7京新高速穿境而过,让木垒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与各地联系更加紧密。目前,县城道路硬化率达100%,亮灯率达98%以上,公交线路不断优化,方便居民出行。农村地区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组组通砂石路”,全长一百多公里的伴山公路,将自然风光串联起来,形成“春踏青、夏纳凉、秋采风、冬赏雪”的四季旅游环线。
木垒县告别过去绿化薄弱的旧貌,蜕变成一座被绿意包裹的宜居之城,县城绿化覆盖面积已达356.02公顷,绿化率提升至44.5%。走在县城的街头,曾经光秃秃的道路两侧,如今已是苗木成行、花草相映,县城内的口袋公园、社区绿地也随处可见,居民下楼步行3分钟就能享受“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便利。木垒县守静园搭配彩色灯带和休闲步道,成为夜间市民跳广场舞、散步的热门去处。这些遍布县城的绿色空间,让“城在林中、人在绿中”从愿景变成了现实。
木垒县住建局综合执法大队党支部书记潘石说:“70年来,木垒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响了天山净土、养心木垒的城市品牌;27条城市道路纵横交错,直通百姓家门口;集中供暖及城镇燃气改造工程让曾经的‘取暖难、做饭难’成为历史。70年的发展,木垒从落后走向繁荣,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持续增强,民生福祉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