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昌吉沃野 绘就振兴画卷——昌吉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字体:
A+ A. A-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王薇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一部署在昌吉州农业农村战线引发强烈共鸣。
从机关会议室到智慧农场,从冬麦田间到乡村养殖棚圈,昌吉州农业农村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热议全会精神,并纷纷表示,全会精神提振信心、催人奋进,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昌吉州乡村全面振兴闯出新路径、实现新突破。
“全会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在突出位置,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昌吉州党委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王星雷表示,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发展谋篇的关键节点,昌吉州将以全会精神为根本遵循,推动农业从传统经验型向智能精准型转变,农村从单一生产型向三产融合型升级,农民从传统劳动者向现代经营者转型,以新质生产力为强劲引擎,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努力书写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答卷。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始终扎在坚实的田野里。目前,昌吉州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30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智能施肥技术的土地达380余万亩,正全力打造“2+N”智慧农业样板,以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智慧棉田、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东泉产教融合基地为核心,辐射华西智慧种业、高产奶牛智慧养殖等多元场景,让科技“因子”渗透到生产每一环。
当日,在玛纳斯县农业农村局会议室,福建援疆三明分指挥部的干部人才围坐在一起收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央视报道。
作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玛纳斯县以“试点先行、示范推广”模式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如今田间地头正发生着深刻变革,而这背后离不开福建三明援疆力量的鼎力支持。
福建三明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进入玛纳斯县两年来扎实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推进实施援疆项目15个,总投资7398万元,有效推进玛纳斯县乡村振兴、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工作的发展。
“全会提出要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产业援疆就是最直接的实践。” 玛纳斯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福建三明援疆产业组组长丛艳静说,“两年来,福建援疆三明分指挥部推进15个项目、投资7398万元。‘十五五’期间,我们将围绕 ‘创新链 + 产业链 + 供应链’,深化食用菌、富硒水稻等 ‘一带六基地’ 建设,构建‘产学研推’全链条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玛纳斯县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晨霜未散,奇台县西北湾镇柳树河子村的冬麦田已泛起一层嫩绿。种植大户冯汝刚站在田埂上,满是欣喜地对记者说:“全会提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话说到了我们心坎里!”
今年,冯汝刚种的800余亩冬小麦长势喜人。他已经连续种了12年的小麦,已累计向国家交售小麦超过9000吨。
“以前种地靠老经验,现在全靠新科技。” 冯汝刚掰着手指计算,今年,他种的小麦每亩230元地力补贴准时到账,新买的70马力拖拉机享受了近万元补贴,去年试验的缩行种植模式,更是让节水节肥效果立竿见影。他说:“明年我打算添台无人机巡田,墒情、作物营养一键就能监测。还要把自己摸索的技术、积累的经验教给乡亲们,让大家都能靠科技增产增收。”
此时,木垒县博斯坦乡依尔喀巴克村的阳光格外明媚。养殖户马占宝在牛圈里忙着添草料,手机就放在手边,屏幕还停留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报道的页面,“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全会表述让他心里暖暖的。
“政府的补贴政策真是及时雨!”马占宝说,这几年他牵头成立了合作社,牛从十几头增加到600头,产肉量和品质显著提升。“明年我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引进更多优质种牛,还要联合周边养殖户打造特色品牌。有了全会精神指引,心里更有底了!”
种业创新更添底气。“粮食安全根基在种业。” 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小麦中心产品研发经理张越仁说,企业正加速良种攻关与智能装备升级,力争三年内核心种植区数字化覆盖率达到100%,不仅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要育出好种子,还要让农民分享产业链的收益。
如今的昌吉,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越走越稳,乡村振兴的图景越绘越美。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图景,正在每一个奋斗者的手中慢慢变成现实。
(通讯员段素素、石倩、邢振江、王正佳、白珂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