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援疆路 山海情谊深——“重走林公路,弘扬援疆情”采访活动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10-27 18:34:48
来源:丝路昌吉客户端

字体:

A+ A. A-

  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常谊谊

  10月23日,随着奇台县最后一场采访顺利结束,为期10天的“重走林公路,弘扬援疆情”采访活动圆满画上了句号。由福建援疆干部代表和闽昌两地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一路追寻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历史足迹,一路聆听新时代福建援疆干部人才的感人故事,真实记录昌吉大地上发生的变化,真切讲好昌吉故事。

10月22日,“重走林公路,弘扬援疆情”采访活动的媒体记者在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小麦博物馆参观采访。记者常谊谊 摄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也是一次薪火相传的见证。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成就展的壮丽画卷,到伊犁林则徐纪念馆中林公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从吐鲁番坎儿井流淌千年的智慧之水,到玛纳斯河滋养的“金玉之乡”与馥郁葡萄酒香;从玛纳斯县乐土驿镇曾经的驿路繁华,到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宝葫芦”带来的丰收喜悦;从昌吉市阿什里乡天鹅小镇牧民安居乐业的笑容,到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分子村村民绘就的斑斓“画家梦”;从木垒县糜子酒中品味的历史余韵,到奇台县奇台福州中学孩子们的读书声……采访团的足迹遍及天山北麓,用镜头与文字全方位、多角度记录了林公曾经走过地方的变化和福建对口援疆26年来取得的累累硕果。

10月17日,“重走林公路,弘扬援疆情”采访活动的媒体记者在玛纳斯县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园参观采访。记者常谊谊 摄

  一路走来,变的是一批批福建援疆干部人才的面孔,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援疆奉献精神。在伊犁林则徐纪念馆,福建第五批援疆干部郑青感慨道:“林公,可以说是我们‘福建援疆干部第一人’。”这份发自内心的自豪,既是对先贤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又是对一代代福建援疆人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壮举的赞扬。福建首批援疆干部曾金栋目睹昌吉州26年来的巨变,心潮澎湃;福建第三批援疆干部邱士利重返“第二故乡”,为昌吉州日新月异的发展深感震撼。他们,以及一批批的福建援疆干部人才,就像当年的林公一样,将智慧与汗水倾洒在这片热土上,无怨无悔。

  一路走来,福建援疆工作不断拓展深化——从最初的资金投入、项目支持,到如今的产业对接、智力帮扶,形式日益丰富,内涵持续提升。玛纳斯县的葡萄酒与碧玉走进福建市场,乐土驿镇的驿站文化融入了莆田元素;呼图壁县幸福村的葫芦园蜕变为文创热土;吉木萨尔县小分子村弥漫的艺术气息吸引八方游客;木垒县的糜子酒斩获国际金奖;奇台县的孩子们在福州援建的现代化校园里放飞梦想……这些生动的实践,无不印证着援疆工作已从单向帮扶,升华为闽昌两地双向奔赴、互利共赢的深情协作。

10月19日,“重走林公路,弘扬援疆情”采访活动的媒体记者在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参观采访。记者常谊谊 摄

  天山雪松根连根,闽昌人民心连心。短短十日行程,采访团成员所见所闻所感鲜活而又真实,深切体悟到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今日已化为实实在在的援疆实践,融入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烙”在边疆各族群众的心头。这条林公当年走过的路,如今已是通途纵横、产业兴旺、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康庄大道。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