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这股热浪为啥这么猛?两大“高温制造机”联手!
字体:
A+ A. A-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
最近,全国多地热浪滚滚,中东部地区普遍超过37℃,局部甚至突破40℃,创下历史纪录。这股热浪还没完全退去,新疆又迎来了入夏以来最强的高温“烤验”。
7月15日,全国大部面临高温炙烤。图/中国天气网
7月14日,新疆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从7月15日到21日,整整7天,全疆平原地区大部分都将持续高温,普遍在35℃以上。南疆盆地、东疆大部以及北疆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直冲40℃以上!尤其是吐鲁番市和哈密市的部分地方,极端高温可达45℃以上。气象部门预测,这轮高温的峰值将出现在7月19日至20日。
仔细看预报,这波高温几乎覆盖了整个新疆,连一向相对凉爽的北疆北部阿勒泰地区这次也未能幸免。
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是这轮高温最突出的特点。
热浪为啥这么猛?两大“高温制造机”联手!
前两天影响我国中东部的高温,主要是位于西太平洋上空的副热带高压(常说的副高)带来的,这个“副高”正在向西移动,抵达新疆上空,导致中东部的高温逐渐缓解,新疆的高温则“接棒登场”。
但光是这个“副高”,威力可能还没这么大。关键在于,控制新疆夏季高温的另一个“主力”——伊朗高原上的副热带高压(简称伊朗副高),也来“加火”了。 两个强大的高温系统强强联手,才造成了新疆这次长时间、大范围的高温天气。
伊朗副高,顾名思义,就是盘踞在伊朗高原上空的一个巨大的、稳定的暖热空气团(属于副热带高压的一种)。它就像天空中的一个巨大的“高温穹顶”。
它是如何让新疆“发烧”的呢?
“高压锅”效应:当伊朗副高控制新疆上空时,高空的暖空气会像盖子一样向下沉。下沉的空气会压缩增温,同时抑制了水汽上升形成云雨。这就导致天空晴朗无云,阳光直射毫无遮挡。高压内部气压差小,风力微弱甚至无风,空气不流通,热量散不出去,就像一个闷热的大蒸笼。
“暖风机”加持:伊朗副高本身还会裹挟着来自印度半岛和中亚南部的干热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新疆,相当于在本地加热的基础上,又持续吹来了热风,形成“双重加热”效果。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地面和近地面的气温急剧飙升。如果这个高压系统特别强盛并且长时间赖着不走,就会引发长时间、大范围的高温热浪。其影响远不止于体感上的酷热,更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和人体健康构成严峻挑战——
来自新疆气象台的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市南部山区及昌吉州山区的高空0℃层高度预计将从当前的4300—4500米大幅升至4900—5100米;南疆地区也将从5000—5400米跃升至5500—6100米。这一抬升幅度远超历史同期300—500米。
0℃层高度不断抬升,易导致高山区融雪,发生局地融雪型洪水及其衍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需加强重点流域、山洪沟和水库、热点旅游交通路线等的巡查排险工作。新疆气象台建议水利部门重点关注玉山古西河堰塞湖、克亚吉尔冰川堰塞湖和阿克苏库勒湖区域冰川湖泊水体面积变化情况,密切做好各河流上游来水量监测工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此次高温过程对农牧业生产也将带来不利影响。高温正威胁棉花开花结铃、林果果实生长及春玉米灌浆。对此,新疆农业气象台建议,棉田、果园及玉米种植区需立即加强田间管理,通过科学灌溉、喷施叶面肥等措施为作物“降温解渴”。
此外,持续高温还将推升全疆森林草原火险等级,用电、用水负荷亦将骤增,对户外作业、出行安全及人体健康构成显著威胁,相关部门需积极采取防暑降温措施,避免高温时段长时间暴露于户外。
这波高温过后,会迎来短暂喘息。
预测显示,7月21日—22日,随着一股冷空气引导西风槽东移影响新疆,此次极端强盛的双高压系统将被撼动并减弱东退。届时,这次高温天气将得到缓解。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在显著增加。新疆作为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的区域,近年来的高温纪录屡被打破:自2022年以来,新疆夏季平均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高,连续3年刷新纪录。今年6月,新疆平均气温(25.0℃)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2025年的这个盛夏,面对已经开始的高温过程和即将到来的“三伏”考验,新疆夏季气温能否继续刷新历史纪录?答案尚未可知,但提高警惕、科学应对、加强适应能力,是我们共同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