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达峰见证”丨博格达峰下,热浪点燃不夜天

发布时间:2025-07-16 12:21:51
来源:眼界新闻

字体:

A+ A. A-

  华灯初上,烟火氤氲。傍晚的凉风拂过乌鲁木齐与昌吉,褪去白昼近40℃的高温炙烤,却点燃了“双城”夜幕下的澎湃活力。七十年来,一边是国际范的消费盛宴,一边是沉浸式的市井烟火,两城以差异化定位共同绘就了夜间经济新画卷。

  而这一幕,正是新疆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催生全域夜经济升级的生动缩影——2025年上半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13277.73万人次,游客花费1425.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5%和11.59%,为夜经济注入磅礴动能。

6月14日晚,来自各地的游客在大巴扎景区游览漫步。记者米热扎提·木塔力甫摄

差异化发展点亮“不夜城”

  7月15日傍晚,走进首批入选自治区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的大巴扎步行街,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涌入景区的各个区域,或站在国际大巴扎区域的观光塔上一览城市全貌,或徜徉于大巴扎步行街喝着“阿凡提奶茶”了解新疆的“名优特”,或步入大巴扎美食街体验新疆美食,抑或是逛一逛疆来城,在非遗歌舞巡演与网红直播交织中,在美食香气与手工艺品摊位相映成趣中体验夜幕下的美好。 “我们是来乌鲁木齐走亲戚的,回家前来这里逛逛,刚刚还在观光塔下的舞台上,和大家一起跳了一曲新疆舞。”来自昌吉的游客祁晓华说,随着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的启用,连接两地的快速路缩短了通行时间,逛起来也更悠闲自得。

大巴扎景区人来人往。(5月13日摄)记者米热扎提·木塔力甫 摄

  乌鲁木齐的夜经济可不止于“吃”。摩界文创旅游园区通过更新改造老旧厂房,引入特色餐饮、潮流酒吧等文旅业态60余家,成为了集文化创意、休闲旅游、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夜间经济聚集区,“工业遗址”变身打卡高地。洛宾艺术季与小红书联袂的“live哪有来乌好——烟火生活季”将音乐会开到了雅山的半山湾畔,洛宾艺术季更是将街头音乐会开到了城市各个角落。

7月2日晚,在雅玛里克山森林公园云满台,来自摇摆天山的演员跳起摇摆舞蹈。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 摄

  来自昌吉的刘美娟和好姐妹在看完草莓音乐节后,前往时代广场CCMALL品尝海底捞火锅。

  “看完演唱会,刚好赶上凌晨2点半的火锅,乌鲁木齐的夜生活简直是新疆夜生活天花板,很有活力。”刘美娟说,随着距离的拉近,如今不少乌鲁木齐的游客会前往昌吉游玩,品尝美食。

7月4日,昌吉市小吃街,游客在品尝着各种美食,享受夏日休闲时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记者何龙 摄

  正如刘美娟所言,近在咫尺的昌吉,正以“小而美”的细腻笔触书写夜经济故事。傍晚,昌吉市屯河路的大美新疆主题餐厅座无虚席,一辆辆旅游大巴载着各地游客慕名而来。烤全羊金黄油亮、辣子鸡鲜香麻辣、抓饭粒粒分明、烤肉滋滋作响……地道新疆美食令游客大快朵颐,赞不绝口。

5月1日,新疆大剧院,游客观看大型室内实景民族歌舞秀《千回西域》。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记者何龙 摄 

  夜间的新疆大剧院灯火辉煌,《千回西域》的震撼演出,与在建的金普顿酒店集群、戏剧幻城等项目,共同点亮了城市的文旅天际线。“我们把行程最后3天留给乌昌,在昌吉看完《千回西域》,晚上回乌鲁木齐逛大巴扎和田二街,体验太丰富了。”广东游客谢翀分享道。和田夜市、昌吉小吃街、中山街枫觅夜市等场所,不仅在特色美食上深耕,更积极探索“餐饮+演艺”“餐饮+场景”等沉浸式模式,让城市夜色愈发迷人。

  乌鲁木齐与昌吉的夜经济活力,既源于自身禀赋,更得益于差异化协同发展。乌鲁木齐以政策引领打造高端多元消费场景,昌吉则深耕在地文化提供独特体验,便捷的交通网络让两地客源高效共享。游客张梓桐的体验便是生动注脚:“白天逛大巴扎,晚上到昌吉品农家菜,乌昌的夜,真‘不夜’!”

旅游火爆赋能夜经济升级

  乌昌双城夜经济的火热,是新疆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带动夜间消费全面升级的典型代表。

  新疆旅游接待人次屡创新高。6月的天山南北迎来八方游客,截至6月中旬,喀纳斯景区、那拉提景区、天山天池景区接待游客均超100万人次。进入夏季,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日均接待游客12万至15万人次。携程数据显示,乌鲁木齐位列2025年暑假国内游TOP10城市第3位,仅次于北京、上海。

游客漫步大巴扎景区。(5月13日摄)记者米热扎提·木塔力甫 摄

  随着新疆旅游进入旺季,全疆各地依托独特的人文风情、自然景观和特色美食,纷纷发力夜经济:打造特色街区、丰富夜间演艺、延长景区开放、推出主题夜市……夜游、夜食、夜购、夜娱、夜演等业态不断丰富,满足游客多元化、深层次的消费需求,将“流量”转化为“留量”,让“过境地”成为“目的地”。

7月2日,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瑶池天街,市民在观看原创沉浸式大型景观环境秀《瑶池幻境》。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记者何龙 摄 

  游客“白天看景,晚上消费”的需求日益旺盛,直接推动了全疆各地夜经济的提质扩容和模式创新。从乌鲁木齐、昌吉的繁华商圈与特色街区,到喀什古城夜色中的歌舞、伊犁河谷星空下的露营、吐鲁番葡萄架下的夜市,全疆各地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美食资源,纷纷打造独具魅力的夜间消费场景。政策层面也在积极引导,多地出台支持夜间经济发展的措施,优化夜间交通、照明、安全等配套服务,鼓励商家延长营业时间,举办各类夜间文旅活动,旨在将游客的停留时间转化为更丰富的消费体验和更强劲的经济增长点。

6月26日傍晚,市民在昌吉市庭州生态绿谷散步。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记者何龙 摄

  社交媒体上,“新疆旅游”相关话题持续霸榜,短视频平台关于新疆美景、美食、民俗的内容播放量以百亿计,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游客的目光。这股前所未有的旅游热潮,为夜间经济注入了澎湃动力。

  文旅深度融合,正为新疆全域夜间经济注入强劲动能,成为展现新疆繁荣活力、民族团结、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 记者 王丽娜 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何龙 报道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