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达峰见证丨家门口的健身圈 让幸福“动”起来

发布时间:2025-08-08 22:15:44
来源:乌鲁木齐市零距离

字体:

A+ A. A-

近年来,乌鲁木齐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因地制宜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千方百计解决“健身去哪儿”的难题,让运动“出门可及”。

早上9点,在南湖广场智能体育公园的各类智能健身设施前,不少市民正在快乐挥汗。公园东侧,一块3450平方米的场地被划分为羽毛球场、篮球场和乒乓球场,在这里随处可见运动的身影。

  市民

  努尔艾里·伊斯拉姆

我特别喜欢打篮球,每天都要打,以前打球要提前一个星期预约,现在一来就可以打了,不用预定了

像努尔艾里·伊斯拉姆一样,越来越多的市民出家门不到15分钟,就能步行至运动场地,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健康之约。


  市民 张新兰

塑胶跑道、专业的球网,都比较标准化,比较适合健身,周围的居民也很喜欢这个地方,天天都来。

下午8点,在米东区中心绿地广场旁的室外智能健身房,不少市民已开启嗨练模式,在各类健身器械上挥洒汗水。在这里,健身者可通过智能设备测量体脂等身体数据,制定个人专属运动计划,每一个器材上都有训练指南。健身器材还能同步记录锻炼数据,匹配锻炼强度,让家门口的健身更加安全、科学。

  市民 刘观文

我觉得这个位置特别好,在绿地公园这边,空气也清新也不热,相对于传统器材来说要更智能一点,它是全免费的,练起来比较方便。

今年米东区针对辖区乌鲁木齐奥体中心等2个场所4个场馆施行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通过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米东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副局长 张晓艳

截至目前我们已开展各类赛事活动53场,惠及8.65万人次。今后,除了继续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等常规赛事,我们还会积极引入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

市民们在家门口的健身便利,源于乌鲁木齐持续推进的“15分钟健身圈”建设。2014年以来,乌鲁木齐市每年实施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程,累计投入3214万余元,建设室内外羽毛球网架、篮球架、乒乓球桌、网球、排球场地等,实现了全民健身路径社区(村)全覆盖。

截至目前

乌鲁木齐市体育场地达9644个

其中

足球、篮球、排球

“三大球”场地2137个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7平方米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人数比例达38.4%

年均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超1500场次

直接参与超10万人次

公共体育场馆及体育经营场所

向社会低免开放

累计惠民超300万人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