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新疆榜样丨永远冲锋在前的尖刀中队

发布时间:2025-08-31 23:00:00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字体:

A+ A. A-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郭玲

  这是一支历经生死考验的部队,也是一支无往不胜的部队,更是一支战功赫赫的部队。

  沟壑纵横,黄沙漫卷。近日,某地实兵对抗演练现场,武警新疆总队某特战一中队官兵闻令而动,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完成一个又一个险难课目的演练。

武装越野。魏斌摄

  “每名官兵都为自己成为中队一员而感到光荣和自豪!”看着目光炯炯的官兵,中队长孟春胸中仿佛点燃了一团火,阵阵暖流随着血液涌遍全身。

  面对血与火的考验,面对人民群众的期盼,中队官兵从未退缩,先后成功处置重大暴恐事件30余起,21人荣立一、二等功,中队先后2次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

  走进中队荣誉室,满墙的功勋、锦旗无声诉说着官兵们英勇战斗的故事:刘志军执行搜捕任务时被锋利的长矛刺进嘴里,在倒地瞬间一枪毙敌;危机四伏的芦苇荡,吴蛟以一敌六临危不惧,一举全歼暴恐分子;面对“呲呲”冒烟的炸弹,高凯紧握排爆钳,毅然剪断那根决定生死的细线……

  2014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特战一中队视察,勉励官兵们要牢记职责、再接再厉,坚决完成以执勤处突为中心的各项任务,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中队官兵继续苦练反恐制胜本领,交出一份份优秀答卷。2021年7月5日,中央军委授予该中队“反恐尖刀中队”荣誉称号。

  “冲锋不要命,打仗不怕死,是我们中队的光荣传统。”8月2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导员徐明鑫说,“没有这样的血性胆气,就不配‘反恐尖刀’这个称号。”

  刀不卷刃是因为永远在锻打淬火,部队能打胜仗是因为永远在摔打锤炼。累累功勋背后,是中队官兵超乎寻常的努力:狙击手马家成爬在水泥地上练据枪,肩膀上压砖头、枪管上垒弹壳,练出“绝杀一击”的本领;副小队长左宇飞坚持每天负重训练,手掌、脚掌、膝盖都磨出厚厚的老茧,4次被评为“极限训练勇士”;下士张一豪转岗成为狙击手后,每天练习出枪动作数百次,2项训练课目登上训练龙虎榜……在一批批官兵的拼搏奋斗下,中队42次参加特战比武39次夺得第一。

  走进训练场,“创破纪录”小挑战、“超越极限”小比武、“技能比拼”小竞赛、“团队协作”小对抗成为官兵训练常态,《军事体育训练大纲》明确的“优秀”标准,在官兵心目中仅是“起步”基准。

  高山峡谷、戈壁荒野、大漠深处……特战队员的超极限训练随时开展,他们坚持在高温酷暑、冰天雪地、茫茫戈壁、沙漠腹地等极恶劣环境中练兵,在临机设置的情景中开展技战术对抗,过去以磨炼“铁脚板”为主的训练内容,早已被带有实战背景的战术课目取代。

战术搜索演练。魏斌摄

  一批批老队员在生死战斗中成长成才,奔向新岗位新战场;一茬茬新队员补入中队,感悟荣誉背后沉甸甸的责任,把对党忠诚刻进骨子里,落实到行动中。

  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一茬茬官兵广泛开展“大手拉小手”、“结对认亲”、捐资援建核桃林和养殖基地等活动,争做维护民族团结的“石榴籽”。

  伽师县发生地震后,中队官兵星夜救援。救援过程余震不断,有的官兵被坍塌物砸伤,有的官兵双手磨出血泡,有的官兵被扎破了脚,但他们奋不顾身地冲进摇摇欲坠的废墟,抢救被困群众和贵重财产。

  经过三天三夜奋战,中队官兵出色完成了抢险救灾任务。返回驻地那天,灾区各族群众夹道送别,“共产党亚克西!武警巴郎亚克西!”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无论是反恐维稳的战场,还是救助群众的现场,我们都要做冲锋在前的尖刀中队!”夕阳余晖照耀在大漠戈壁,一天的训练结束,特战队员们聚在一起,围绕白天演练的细节反复推敲、激烈争论,战术训练研究室墙壁上“能打仗、打胜仗”的标语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