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实验室准东研究院揭牌成立
字体:
A+ A. A-9月15日,天山实验室准东研究院在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成立。图为揭牌仪式现场。李安娜摄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盖有军 通讯员 史速起 宋良壁报道)9月15日,天山实验室准东研究院在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成立。这标志着国内煤炭领域顶尖科研力量与准东开发区这片能源沃土实现紧密联结,将通过科研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赋能准东开发区乃至新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产业绿色升级。
当天签约暨揭牌仪式上,双方签署共建天山实验室准东研究院合作协议。昌吉回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准东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天山实验室主任彭苏萍颁发“准东开发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首席专家”聘书。
昌吉回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天山实验室主任彭苏萍(左),颁发“准东开发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首席专家”聘书。李安娜摄
2024年11月,首个新疆实验室——天山实验室揭牌。天山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彭苏萍团队牵头组建,依托新疆工程学院、新疆大学和昌吉学院建设。实验室立足新疆煤炭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针对新疆煤炭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围绕煤炭安全智能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加工与利用、煤矿区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煤炭与可再生能源融合、煤层气资源勘探与高效开发等五个方面开展研究。
准东开发区坐拥全国最大露天煤矿群,煤炭预测储量达3900亿吨,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同时,准东开发区产业基础扎实,科研创新能力强劲,这也使准东开发区成为了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最佳试验田”。
“这不是简单的‘1+1’,而是‘科研大脑’与‘产业沃土’的深度融合。”张辉说。准东开发区已构建“产教融合+跨国合作+全链条智力支撑”的创新体系。今后将以研究院为纽带,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研究院成为破解煤炭清洁利用“卡脖子”难题的“新质生产力驱动器”、推动技术落地的“成果转化加速器”、促成协同创新的“集群效应连接器”。
彭苏萍表示,天山实验室准东研究院将围绕准东开发区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准东开发区研发打造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适配5000万至8000万吨煤炭开发规模的成套技术与装备,未来可在全国相关煤矿推广复制。同时,研究院将构建煤炭与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的全新模式,为准东开发区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绿色高效转化探索出一条新路,推动准东开发区成为新疆能源革命的“创新高地”,为新疆乃至全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