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白皮书看美丽新疆
字体:
A+ A. A-白皮书是政府对外发布权威信息的重要方式,若需获取最权威的数据、事例与观点,查阅白皮书是关键途径。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特殊时间节点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值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9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系统介绍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历史经纬、主旨要义及其成功实践,以丰富的史料和详实的数据,充分展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从何而来、新时代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因何取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华章何以续写,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透过白皮书,一个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呈现于世人面前!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引领新疆工作守正创新、胜利前进
边疆稳则国家安,边疆兴则国家强。新疆,这片地处西北的广袤土地,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白皮书正文前三章,介绍了历史上中央政权治理新疆的理念经验,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历史脉络,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丰富内涵。
从汉唐时期的都护府制度到清代的军府制,从遍及天山南北的屯田戍边到贯通内外的丝绸之路,从奋力抗击北匈奴到彻底粉碎阿古柏入侵……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中央王朝在新疆实施的治理实践从未间断。
白皮书对此进行了系统性总结: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始终尊崇大一统理念,将新疆地区置于国家大一统格局下进行治理,维护社会安定,推动开发建设,促进民族交融和文化融通,积淀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深沉历史意识和牢固共同信念,积累了中华民族边疆治理的理念和经验。
客观地看,历代中央政权治疆理念和举措也存在时代局限,对新疆的治理时强时弱,治理精准性和有效性是不足的,特别是近代以后,在境外势力策动支持下,分裂活动更时有发生。历史呼唤着真正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伟大复兴使命的承担者,这个光荣的使命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实现了对治疆规律认识和把握的不断深化。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汲取历代中央政权治理新疆的经验教训,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治疆宝贵经验,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在这一科学方略的指引下,新疆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
依法治疆,实现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坚持法治新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安全感满意度持续高位保持,法治的“针”精准穿引起改革、发展、稳定的“千条线”。如今的新疆,和谐安定、充满活力,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大家纷纷为稳定、和谐、安全的新疆点赞。
团结稳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与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保障各族群众权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如今,各民族比邻而居、和谐发展,“你到我家吃馕饼、我到你家吃月饼” 的场景随处可见,孩子们脱口而出 “我是中华民族”,民族团结的氛围日益浓厚。
文化润疆,齐心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在全社会铺陈中华文化底色,各族干部群众“五个认同”持续增进。加大投入完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我的阿勒泰》等文艺作品广受喜爱,央视春晚喀什分会场8分钟惊艳全球,展现出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富民兴疆,把发展成果更多落实到凝聚人心、惠及民生上。立足自身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12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04%,2024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公路、铁路、航空等网络不断完善,电网和通信设施也日益发达。民生保障方面,就业人数大幅增加,南疆实现本科院校全覆盖,医疗卫生机构众多,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群众生活越来越好。
长期建疆,不断夯实长治久安的根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连续12年,一批又一批机关干部响应号召,下派驻村,和基层干部群众吃在一起、干在一起,谋发展、促增收的办法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好,得到基层群众的热烈欢迎,凝聚起了群众对党的向心力,夯实了党在新疆的执政根基。
新疆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战略引领,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无私帮助。
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全党全国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相关省市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在干部人才、产业项目、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各方面实施全方位对口支援,形成共同建设美丽新疆的强大合力。
白皮书说,今日之新疆,社会安定和谐、发展动能强劲、民族团结进步、文化繁荣发展、宗教和睦和顺、人民安居乐业,天山南北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白皮书第四至第十章,展现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指引下,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取得的伟大成就。
近年来,新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面临新机遇,要有新作为”的殷殷嘱托,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国家赋予新疆的“五大战略定位”,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动能显著增长、“新”的质效大幅提升,天山南北一年一个新面貌。
白皮书介绍,新疆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多项指标实现历史性跃升。
从总量上看,去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了2万亿元大关。进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去年达到4341.6亿元。从2022年到2024年连续三年,进出口总额接连跨越三个千亿大关。
从增速上看,去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5%。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3%,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
分领域看,新疆全面谋划铁路、公路、航空、电力、天然气、商贸物流、算力等“十张网”建设,加快建设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协同共进。
基础设施作为新疆大地的“筋骨”持续强健。以基础设施“十张网”建设为重点,以“千百亿元”重大项目为龙头,投资带动效应持续释放。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巴里坤机场、奇台机场建成投用,全区运输机场达到28个;和田至若羌铁路通车,环准噶尔盆地高速圈建成、环塔里木盆地高速圈基本形成,“疆内环起来、进出疆快起来”的综合交通体系稳步推进。“疆电外送” 第三通道投用、第四通道在建,“内供五环网、外送五通道” 电网主网架结构初步形成。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推进,进一步促进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现代产业体系集群效应全面显现。2024年粮食总产466亿斤创纪录,实现 “区内结余、供给国家”,“中国碗”里装入了更多的“新疆粮”;棉花总产568万吨,耕种收机械化率97%。能源基地建设提速,去年油气当量6664万吨、原煤5.41亿吨,今年7月电力装机2.2亿千瓦(新能源1.32亿千瓦)。消费政策激活市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3.58亿元、增长7.5%(全国第三);旅游兴疆战略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升级、新业态涌现,新疆已经成为国内外游客喜欢的旅游目的地。
创新、科技、人才 “三驾马车” 驱动新质生产力。每年新增20亿元财政科技经费、设100亿人才基金引才留才。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运行、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揭牌,塔里木油田万米超深钻井刷新亚洲纪录,新能源发展和输变电装备技术国内领先,超低风速风机技术达国际水平,全疆首个智算中心建成投用。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增强。优质企业培育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24年底,新疆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高新技术企业2742家。
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高质量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高标准推进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高水平举办中国—亚欧博览会、国际民族舞蹈节等各类活动,全球与新疆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超过220个,过境中欧(亚)班列连续5年保持在万列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新疆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地位日益凸显。
总之,当前的新疆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增进了团结、凝聚了人心,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各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白皮书深刻指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推动新疆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交通的便利、旅游的开放、进出口的增长……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有效实践,最后都要落在群众身上,都要落在老百姓身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正在大幅提高。白皮书从五个方面对此作出阐述。
一是脱贫攻坚。新疆曾经是中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全力以赴、精准施策,经过接续奋斗,攻克了贫困堡垒。截至2020年底,新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新疆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新疆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新疆再启新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族群众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越来越有奔头。
二是就业。新疆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在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岗位供给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制度体系,保障劳动者劳动就业权益。新疆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正稳步提升。劳动就业创造美好生活,新疆通过健全公平的就业政策体系和劳动权益保障机制,既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又让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实现就业,最大限度保障各族群众自愿就业、体面劳动。
三是教育。新疆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对新疆投入1.1万亿元,仅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就累计投入479亿元,有序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疆平均每817个小学生就拥有1所小学,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74%。南疆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实现本科院校全覆盖。
四是卫生健康服务。新疆坚持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大幅提升健康保障水平。医疗卫生机构超过1.9万家,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10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疆,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随着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壮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0岁提高到2024年的77岁。
五是社会保障。新疆不断健全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民生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保持在95%以上,2012年以来连续13次提高低保标准,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回望奋斗路,眺望奋进路,不忘来时路,走好前行路。在重要时间节点阅读白皮书,深感新疆大地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天山儿女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历史如潮,大道如砥。雄关漫道,云帆再扬。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历史性跨越,找到了一条在边疆地区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正确道路。
正如白皮书结束语所言:展望未来,在天山南北的壮阔实践中,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必将持续彰显伟力,也必将不断丰富发展。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中国新疆的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中国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文/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