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超算赋能数字丝路 空天地一体化实验室开创跨境科研应用新蓝海
字体:
A+ A. A-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杨健报道)在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持续深化的背景下,11月3日至6日在乌鲁木齐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成为空天地一体化实验室携手中亚国家开拓科研应用场景的重要契机。空天地一体化实验室以“AI+卫星+算力”的技术创新为纽带,构建覆盖多领域的跨境科研合作生态。

11月6日,第十二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开幕。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此次论坛期间,实验室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代表共同签署《中亚时空智能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同步敲定联合打造由5颗卫星组成的跨境卫星“丝路星链”项目,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科研应用领域的合作迈入实质性新阶段。联合实验室将立足新疆的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以人工智能算法为核心驱动力,串联能源、农业、生态等关键民生领域,打造多元化科研应用场景。
在能源领域,依托卫星星座获取的多维数据与AI智能分析模型,可实现中亚能源调配网络的动态优化与故障预判,提升跨区域能源输送效率;农业领域中,AI算法对卫星遥感数据的深度解析,能精准识别作物长势、病虫害风险,为三国及周边区域提供精准种植方案与灾害预警服务,助力粮食安全保障;生态领域则通过AI驱动的跨境生态监测体系,实时追踪咸海流域等关键区域的生态变化,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即将部署的5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将形成覆盖新疆、中亚并延伸至非洲的观测网络,使AI分析所需的时空数据获取更具连续性与广泛性,例如为非洲萨赫勒地区提供蝗灾扩散路径的实时监测与智能预测。
科研应用场景的拓展将形成辐射中亚、连接非洲的科研协作网络。通过推动AI技术、专业人才、卫星数据的跨境流动,实验室将为中亚及非洲国家数字化转型提供定制化科研解决方案,让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当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这种立足新疆、联动亚非的科研合作模式,既发挥了中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优势,又贴合沿线国家发展需求,真正实现了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共赢,彰显了“服务世界”的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