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要来一次昌吉市吧!在秋日限定里读懂三产融合的治愈之美
字体:
A+ A. A-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白珂
若说新疆的秋天是幅泼洒了金与红的浓墨油画,昌吉市便是画中最动人的一笔。趁着秋阳正好、风清景明,总要来一次昌吉市吧!循着生态画卷的斑斓、田园丰收的香甜、文化研学的惊喜,解锁这座北疆宜居之城的三产融合密码,把秋日独有的限定浪漫,妥帖地收进记忆里。
总要来一次昌吉市吧!进入昌吉市第一站的国家4A级景区——庭州生态绿谷,这里落叶铺就彩色花海,湖面倒映五彩林带,工业记忆与生态新生在此交融,宛如一幅流动的油画。此时,位于昌吉市农业园区的国家3A级原始次生胡杨林旅游景区迎来最佳观赏期。暖阳之下,层林尽染,金叶流光,与湛蓝天空、苍茫荒漠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的生态画卷。

庭州生态绿谷新疆大剧院。通讯员刘华 摄
总要来一次昌吉市吧!秋日的昌吉,田间地头满是鲜活的底色。去温室大棚采摘清甜的草莓,让果香沾满指尖。到农家民宿跟着哈萨克族乡亲学捻线刺绣,沉浸式触摸乡村生活的温热质感。走进国家级旅游重点村——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这里不仅是2025年新疆农民丰收节主会场,500公斤本地鲤鱼熬煮的大锅鱼宴香气四溢;更凭着“一穗玉米、一片花海、一条鱼、一棵太阳草、一座博物馆”的“五个一”特色产业体系,让鲜食玉米加工、艾草加工等全链条产业结出增收硕果;202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48万元。城郊的特色旅游同样热闹,田间采摘、养生温泉等项目人气高涨,园内8家星级农家乐、1家国家级乙级民宿,让你真正实现“住进田园里,吃遍农家味”。

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万亩油菜花航拍。通讯员刘华 摄
总要来一次昌吉市吧!走进全疆最大的室内恐龙主题博物馆,亚洲最大的中加马门溪龙化石等100多块古生物遗存静静陈列,带你穿越亿万年的时光,亲手解锁远古地球的神秘奥秘;转身踏入国家AAA级景区特变电工总部科技研发基地,这里没有传统景区的自然风光,却以“科技赋能工业旅游”独树一帜,前沿研发场景与科普体验深度融合,既能近距离观察高端电力装备的研发过程,又能感受企业自主创新的硬核实力。作为自治区级研学基地的笑厨寻鲜之旅景区,更是把“学”与“玩”藏进每一处细节:300缸晒醋区满是醇厚醋香、观光玻璃生产线展现食品工业的严谨、番茄产业博物馆讲述作物的蜕变故事、在体验区和“体验式厨房”里,还能亲手参与食醋、酱油的酿造,在动手实践中触摸传统美食文化的传承脉络。此外,印象戈壁葡萄酒庄将葡萄种植、酒品加工与休闲旅游串联,让酒香里飘着田园诗意。还有清代粮仓的古老建筑内,农耕文明的故事通过文字与实景缓缓铺展,让历史与当下温柔对话。
总要来一次昌吉市吧!古色古香的昌吉小吃街(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是必打卡的美食据点,若想体验更精致的风味,天润酒店、庆源酒店等5家星级酒店推出的秋冬特色宴席,将本地农产品化作精致佳肴,承包你对美味的所有期待。倘若还想把心意带回家,昌吉市14家“新疆礼物”、54家“昌吉礼物”生产厂家任你挑选,手工刺绣的精美、特色食品的醇厚,每一件都是地道的昌吉市风情。此外,56家旅行社还能定制专属行程,让每一段旅途都既省心又充实。

昌吉小吃街。通讯员白珂 摄
作为昌吉州首府城市,昌吉市经济总量占全州三分之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5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22平方米。集“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于一身。今年,又成功跻身“2025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的100个县”第43位。这里拥有9家国家A级景区、13家星级农家乐与1个4S级滑雪场,更有十三户村新晋“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阿什里乡阿什里村获评为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多元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丰富选择。在这里,既能沉浸式邂逅生态之美,感受浓郁文化温度,更能尽情体验舌尖上的地道风味,尽显发展活力与生活温情。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昌吉市累计共接待游客1545.48万人次,同比增长6.09%;实现旅游收入111.87亿元,增长8.48%。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

昌吉市索尔巴斯陶南部山区航拍。通讯员刘华 摄
这个秋日,别再犹豫。总要来一次昌吉市吧!在四季轮回里,遇见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全部美好。而昌吉市的美,远不止于秋日的绚烂,它还有春的生机盎然——新疆农业博览园百花争艳,夏的清凉惬意——S101百里丹霞绿意葱茏,冬的静谧浪漫——索尔巴斯陶南部山区林海覆雪,尽显北国风光。无论哪个季节,昌吉市都在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