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庭州 | 杨新国:38年见证昌吉市城市路灯建设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10 17:19:21
来源:丝路昌吉客户端

字体:

A+ A. A-

  杨新国/口述 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贾兴旺 整理

  我叫杨新国,1957年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今年66岁。我是昌吉市最早的路灯电工,在昌吉市城市路灯维护的岗位上工作了38年,我见证了昌吉市的城市路灯建设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从落后到高端的发展历程。每当夜晚漫步在昌吉市区,看着城市街道两侧路灯辉煌的美丽夜景,我的内心就会充满亲切感和自豪感。

  1964年我们全家人跟随在部队转业退伍的父亲,从陕西省西安市来到了新疆塔城县支援边疆建设。1985年9月,我从昌吉州建筑公司水电班调到了当时刚刚开始组建的昌吉市自来水公司路灯班,那时我们路灯班总共只有5个人,我的路灯维护职业生涯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城市路灯建设的前提必须是以城市道路为基础。当时的延安路南到电机厂,北至电影院,路灯也只有寥寥百十盏,那时候的路灯也没有专门的灯杆,路灯都安装在供电线缆的水泥电线杆上,所使用的路灯基本都是200瓦的白炽灯泡,这种灯泡不仅亮度低、美观性差,而且使用寿命短,耗电量也大。当时我们路灯班的工作任务主要就是维护延安路上的这些路灯。

  从前我们电工的维修设备非常简陋,爬电线杆修路灯的时候主要就是脚扣、皮带和手钳子简单的几样。虽然那时候路灯的数量不多,但是我们维修起来却是非常麻烦的。水泥电线杆冰冷而且光滑,要上去只能借助脚扣和皮带,像蜗牛似的一点一点地挪动;要么就是把城建局的老“解放”牌卡车开到路灯下面,再在卡车的大厢上支1个方框铁架,然后站在铁架上面去修灯。修1盏灯通常需要几十分钟,工作效率非常低,工人的体力消耗也非常大。尽管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但那时候我们不叫苦和累,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在精神上都非常快乐。

  八十年代后期,昌吉市又陆续修建了红星路、健康路、宁边路、北京路等道路。随着城市道路的不断增加,路灯的数量也跟着“水涨船高”。我们电工班的5个人每天从早忙到晚,遇到有抢修等特殊情况的时候,经常还要夜晚加班干,那时候我们从没有休过节假日。

  1989年,昌吉市成立了市政养护管理所,我们电工班的5名电工全部成了这里的第1批职工。市政养护管理所刚成立那会还没有办公地点,我们就向自来水公司借了1间平房,用于日常办公和放置维修工具、电线、灯具等。1990年,昌吉市在健康西路给我们市政养护管理所建了座1000平方米的2层小楼,我们的工作环境至此才算有所改善,市政养护管理所从此也就开始了正规运作。

  那时候,每天的工作除了安装、维护路灯之外,还要维护城市道路,以及疏通城市的下水管道等。由于人员较少,我们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我除了要干电工的本职工作之外,还兼单位的出纳员和后勤管理员的工作。

微信图片_20230228113150.jpg

现如今昌吉市路灯维护都用上了方便、安全、快捷的高空作业车。通讯员贾兴旺 摄

  1990年夏季,全疆有一个关于城市路灯建设的会议在昌吉市召开,会上厂家现场展示了用于路灯维护的高空作业车,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设备。昌吉市随即便买下了这台高空作业车,这也是昌吉市的第1台高空作业车。

  我们路灯维护工作基本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很多时候都是在处理突发和应急情况,随叫随到,出于对工作的责任心,我们不能放任故障的存在。

  记得那是1991年新年前夕,就在我们都准备放假回家过年的时候,突然接到了青年路石油二分公司下水道堵塞需要排除的工作指令。我们到现场找到故障点位后,发现是1只羊掉入下水井将管道给堵住了,我们几个人从上午一直忙到晚上天黑,总算是把下水管道疏通了。活干完了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沾满了又脏又臭的黑色污泥,听着居民区迎接新年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我们几个人带着一身的污泥和疲惫,默默走在回家的路上。

  1992年“十一”前夕,为了迎接国庆节,我们电工班负责安装路灯和彩灯营造节日氛围。当时任务重时间紧,我们5名电工每天从早上天亮一直干到深夜,本来要求6天完成的工作,我们仅用了4天就完成了。

  1994年,昌吉市将市政养护管理所更名为昌吉市市政养护管理处,单位也由股级升格为副科级,业务工作也更加具体细化,单位的各个业务科室也更健全。有路灯科、工程科、后勤供应科、市政监察科、财务科、办公室等科室,人员也增加到了30多人。

  1994年,为庆祝昌吉州成立40周年,我们要在庆典活动之前把延安路和红旗路上的100多根水泥电线杆上的路灯安装好。不巧的是仅有的1台高空作业车因为故障不能使用,所以这100多根电线杆全是我和同志们用脚扣1根杆子1根杆子爬上去安装的。由于天气炎热了,我们每天工作时的衣服都是湿漉漉的。

  1997年,为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昌吉市决定将延安路的100基水泥电杆更换成金属灯杆。我和伙伴们在高空作业车的配合下,埋电缆、铺盖板、压电缆头、组装灯具……每天都忙像“打仗”一样。最终我们比计划提前一个星期完成了任务。当时看着一盏盏明亮的路灯,我的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1999年秋天,建国路的一个配电箱发生了跳闸故障,当时负责这条线路的电工怎么也找不到问题出在哪,急得团团转。我得到求助的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由于那时没有专门检查电缆设备的仪器,我只能分段一点一点地排查,最终把问题给圆满地解决了。

  2004年的中秋节,我们全家人正在家里吃团圆饭,突然接到单位的电话,说北京路和乌伊路口的电源出现了故障需要立即排除。我当即放下饭碗,给家人说有紧急工作任务需要立即处理,家里人也都特别理解,因为像这样的情况早都不是第一次了。

  2002年,昌吉市开始建设世纪大道,也是从这一年,昌吉迎来了城市大建设和大发展的时代。这个时期,市政养护管理处的高空作业车增加到了4辆,还购买了电缆检测仪等先进设备。这些先进设备的投入使用不仅减轻了我们的劳动强度,还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由于路灯的电路是串联的,1个路灯电缆点位出现了短路故障,往往就会影响一片,造成大面积的路灯不亮。这时就要查找短路的故障点位。路灯发生故障的原因很多,有挖掘机因为施工造成路灯电缆被挖断的,也有园林工人因为种植树木挖断电缆的。冬季我们在用电缆故障探测仪找到电缆中断的点位之后,还要在故障点位上烧火将冻土烤化,然后再挖开泥土修复电缆。

  每当在工作中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我就和伙伴们共同商量,通过我们的聪明智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我们原先打灯基、穿线眼都是从灯杆的底部穿线,这样不仅费工费时而且难度较大,后来我发现在灯杆的中间开口穿线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这虽然算不上是什么技术革新,但是我就想着怎么样把不顺手的活变得顺手,让大家工作的时候更加简单、轻松,工作效率更高。

  我们对路灯电工技术人员的培训还是特别注重的。凡是有相关路灯电工技术培训的机会,我们都会派人去学习。因为只有技术能力提高了,安全生产工作才会更有保障。对于安全操作我们绝对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否则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负责任。维护路灯每天都要面对10米高的灯杆上上下下,周围还有各种电源线缆,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安全事故。自从我1985年进入电工班的那天起,我就和电工班的同志们一起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每一个程序和步骤都做到了“严丝合缝”,因此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这种成就感比我亲手安装了多少盏路灯都要感到自豪。

  几十年来,我们每周一都坚持召开一次安全例会,不但要自己查摆存在的安全问题,还要与其他人共同做好安全监督。比如:上岗前必须要穿防静电鞋,戴好绝缘手套和安全帽,做好施工维护现场的安全检查和放置警示隔离标识等等。就算事情再紧急,我们也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全部落实到位。我们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把好安全关,始终坚持正确的良好工作习惯,几十年来做到了“零”失误和“零”事故,这才是我和同志们最引以为豪的。

  我在昌吉市路灯维护的岗位上整整工作了38年,2018年正式退休。在这38年里我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回头看看,其实也没有做出啥巨大成就,但这样平凡的生活让我的心里感到特别踏实。虽然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我的心依然牵挂着昌吉市的路灯维护工作。

  在同事们遇到难题向我求助的时候,我都会放下手上的事情,立即赶到现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就像前不久延安南路的路灯出现了故障,电工班的同志们用电缆故障探测仪查了很久也没有找到问题,我到现场了解情况后,根据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判断,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在退休后的5年里,像这样帮助他们解决路灯的“疑难杂症”已经不下几十次了。

微信图片_20230228113254.jpg

现如今昌吉市路灯维护都用上了方便、安全、快捷的高空作业车。通讯员贾兴旺 摄

  这些年来,在市政养护管理处经我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也有十几人,像张雷、李建国、孙峰、杨志强等人都是单位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电工班最初的5个人,后来有4人都是在市政养护管理处路灯维护岗位上退休的,当我们在一起谈论从前电工班的工作和生活时,大家都会感到特别开心。

  几十年来,昌吉市的路灯已经从最初的100多盏,发展到了现在的3万多盏,要是再加上各种景观灯就有8万多盏。这些年路灯在材料应用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白炽灯到后来的汞灯、高压钠灯,再到现在的LED灯。短短的几十年里,路灯已从单一的照明灯,发展衍生出了草坪灯、绿化灯、艺术造型射灯、楼体亮化灯等等。它们已经形成了城市景观亮化体系,路灯已经真正实现了将城市的夜晚从亮化向美化的发展。

  退休后我特别喜欢夜晚到长宁路走一走,因为那是我们昌吉市倾力打造的“城市亮化美化示范一条街”。夜晚来到这里看一看,会有置身于大都市的感觉。路灯、人行道灯、建筑墙体景观灯、绿化灯与花草树木和楼宇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幅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的城市夜景。我想生活在昌吉市这座城市,人们一定都会感到非常幸福。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