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190万人次!这条昌吉小吃街凭什么火出圈?
字体:
A+ A. A-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讯(通讯员 刘华 叶飞报道)17年前,昌吉小吃街建成投用,揭开了昌吉美食美名远扬的序章;如今,这条街已从单纯的美食聚集地,蝶变为集观光、旅游、购物、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半年接待游客超190万人次,不仅成为昌吉人引以为傲的城市名片,更成为全国游客品味新疆、感受风情的首选地。
7月16日,昌吉小吃街夜景绚烂多彩。通讯员叶飞 摄
7月16日正午,昌吉小吃街烟火升腾,在马学才的九碗三行子店里,顾客接踵而至。昌吉市民杨月红说:“九碗三行子能满足不同需求,真正做到老少皆宜。”
九碗三行子能成为小吃街的“必点项”,离不开其创始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九碗三行子宴席》的代表性传承人马学才的坚守。62岁的马学才曾是阜康市一家食品公司的下岗工人,凭借家族传承的餐饮手艺,从几十平方米的小餐馆起步,靠炒面、拌面等积累口碑。2008年昌吉小吃街建成之初,他成为首批入驻商户,不仅获得180平方米的经营场地,还享受到租金减免的扶持。“我过去在阜康食品公司上班,后来公司改制破产,我只能自谋生路。虽然在单位上班,但家族世代做餐饮,骨子里就带着这门手艺。”马学才说。
7月16日,昌吉小吃街夜晚烟火气十足,游客纷纷前来品美食赏美景。通讯员叶飞 摄
凭借纯正地道的口味,马学才的店铺如今成了小吃街里名副其实的“打卡地”,平均每日客流量300人次,月经营收入稳定在30万元。生意红火的同时,马学才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全身心投入带徒传艺,一心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马学才说:“我的徒弟遍布新疆各地,他们开起饭馆自谋生路,都能独当一面。我不光传授九碗三行子的技艺,还教新疆菜、各种面食的做法。现在很多徒弟生意都很好。国家保护我们、提供便利、给予荣誉,我们就得守住传统,把技艺传下去。”
7月16日,在昌吉小吃街马学才九碗三行子店,马学才正在指导徒弟。通讯员刘华 摄
在昌吉小吃街,像九碗三行子这样的特色美食还有很多:榆树沟丸子汤醇厚浓郁,犁铧尖三凉清爽解腻,张福学羊羔肉鲜嫩多汁,张福兴胡辣羊蹄够味过瘾,小惠锦油糕香甜软糯……一道道美食串联起昌吉的烟火记忆,也成了吸引游客的“舌尖密码”。山东游客王敏说:“这是我第一次来新疆,尝到了过油肉拌面、羊肉串、馕,都特别好吃。更有趣的是,小吃街有免费歌唱舞台,我第一次在台上唱歌,体验感特别好。”
7月16日,游客正在昌吉小吃街星光夜市品尝美食。通讯员刘华 摄
今年4月底,升级改造后的夜市全新亮相:统一提升的美食制作区干净整洁,新换的桌椅整齐排列,璀璨的灯光与互动舞台相映成趣。这样的体验,正是夜市升级的初衷。昌吉小吃街星光夜市负责人马瑞介绍:“我们夜市的特色是每晚有主持人和歌手驻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互动。游客可以上台参与文艺演出、免费唱歌,既能吃开心,也能玩尽兴。有人还会上台给朋友献歌,氛围特别好。现在每晚游客约一千人,几乎天天爆满。”
7月16日,昌吉小吃街川流不息,人们前来品美食赏美景。通讯员刘华 摄
昌吉小吃街作为昌吉州的文化名片,这里宛如各族饮食文化交融共生的“微型生活画卷”。多年来,小吃街通过每年举办美食技能大赛、美食节等活动,持续挖掘地域特色美食,先后评选出昌吉名小吃9家、新疆名小吃31家、中华名小吃26家,还荣获“中华小吃名街”“全国十大特色美食区”等国家级荣誉。昌吉小吃街行政部主管吴娆表示:“我们从单纯的美食聚集,逐步增加了玉石展、各民族小商品展等内容,让小吃街真正成为昌吉的名片,成为游客品尝美食、观光娱乐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