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解码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昌吉实践
字体:
A+ A. A-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佘再兴 杨刚
近年来,昌吉市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创新实践“五个一”工作机制,高标准打造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综合体。如今,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到处都呈现出一派安定祥和的大好局面,一幅基层善治的新画卷,正伴着生活的烟火气,在这片土地上缓缓铺展。
综治中心“一站式”平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纠纷化解服务。通讯员杨刚 摄
近年来,昌吉市委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综治中心全面建成投运。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全力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难题。市政法委发挥中枢神经作用,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市直部门积极整合资源,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全市16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全面建成投运。党(工)委书记兼任中心主任,将调解资源有效统筹,各路调解力量纷纷入驻,综治中心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
134个村(社区)综治中心也同步运行,党组织书记充分发动网格员,让他们成为矛盾纠纷的“侦察兵”和“化解员”。“721”目标正逐步实现。如今,“有纠纷到综治中心”已深深植入广大群众心中,成为大家遇到难题时的第一选择。
综治中心“一站式”平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纠纷化解服务。通讯员杨刚 摄
2000多平方米的综治中心“一站式”平台,集多种功能服务于一体。20个部门与42名专业人员常驻办公,“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机制在这里高效运转,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纠纷化解服务。入选中国改革典型案例的“和合昌吉法务中心”。自该中心成立以来,已累计接待群众2.8万人次,成功解决问题1.19万件,为众多家庭和个人排了忧,解了难。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盖碗茶调解室”“马背上的调解室”等50个特色调解室,更是充满了烟火气和地方特色。累计受理纠纷近万件,化解率高达96.8%。
多元汇聚的“一站式”平台,已经成为化解矛盾的暖心地。昌吉市深化“三调联动”,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赋强公证”新路径。这一创新举措,如同为纠纷解决装上了“加速器”,确保纠纷能够高效解决。累计办理赋强公证案件957件,节省费用6.6万元,非诉程序案件履行率达39.8%,极大地减轻了群众负担。同时,积极完善“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模式,让矛盾纠纷无论出现在哪里,都能找到对应的解决渠道。2025年以来,中心受理案件3232件,83%的矛盾纠纷在诉讼前化解,初信初访量下降24%。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昌吉市搭建“三监督三服务”法治营商服务平台,精选50余名专业人士组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法治服务。他们为259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成功规避318件法律风险。此外,建立“综治中心+政务中心”联动机制,从依法审批到护商服务,从收集企业法治诉求到及时解决纠纷,每一个环节都精心呵护。三年来,已有13家百强企业入驻昌吉市。法治护航的“一条龙”服务,优化了营商环境的“强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依托自治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了“三个三”联动机制,实现了网信、网安、网格“三网联动”;公安情指中心等“三中心联动指挥”,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三级落实”,让社会治理更加精准高效。
自主研发的“吉事通”平台,更是成为群众和网格员的“贴心助手”。只需轻轻扫码,群众就能随时随地反映诉求,网格员也能及时响应处理。风险防控如同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全天候守护着全市的每一处角落。
踔厉奋发闯新路,长风破浪开新局。昌吉市将继续以“五个一”工作机制为抓手,不断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途径,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持续绽放光芒,为建设平安昌吉、法治昌吉注入不竭动力,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典范地州贡献州府城市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