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达峰见证 | 博格达峰下的“花经济”

发布时间:2025-07-23 12:13:56
来源:丝路昌吉客户端

字体:

A+ A. A-

   乌鲁木齐晚报记者 史传芝 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常谊谊

  远处,博格达峰巍然挺立,峰顶白雪皑皑。眼前,绿意葱茏的田野间,成片的雪菊绽放,一地金黄。采花工人穿梭花海,指尖轻捏花朵底部,旋转捻下,放入挂在腰间的袋中,继续前行。

7月20日,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西沟乡田间雪菊盛放。乌鲁木齐晚报记者史传芝 摄

  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西沟乡泉泉湖村村民马振秀,用视频、图片记录下这幅鲜活的丰收美景,上传到个人平台,宣传家乡的特色农产品,将雪菊销往全国各地。

7月20日,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西沟乡田间,采花工人正在采摘雪菊花。乌鲁木齐晚报记者史传芝 摄

  从7月10日开始,地里的雪菊竞相开放,到了采摘的时候。新鲜花朵经过大棚自然风干、晾晒,就可以包装售卖。7月20日,马振秀介绍,家里种植雪菊已有十几年,今年是她开启线上销售的第二年,客户遍布全国,目前已接到来自北京、上海、深圳、河南、湖北等地的订单。这几天,头茬儿胎菊、雪菊已经卖出不少。

  达坂城区西沟乡海拔1300多米,地处博格达峰南麓,昼夜温差极大,空气清洁纯净,又是雪山融水直接浇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雪菊的生长。

7月20日,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西沟乡,农民晾晒的雪菊。乌鲁木齐晚报记者史传芝 摄

  自2010年起,西沟乡村民开始种植雪菊。随着收益向好,在乡政府引导支持下,村民从田坎零星种植,逐渐发展为农田规模种植,并不断扩大面积。

  “去年,西沟乡人均收入28893元,雪菊每亩净收益突破5000元。雪菊种植已成为西沟乡的支柱产业。”西沟乡党委委员路保险表示,今年全乡种植雪菊3000多亩,目前已进入采摘销售期。

  “一朵花”扮靓一个村,造福一乡人。这样的故事不仅发生在西沟乡。

  昌吉州吉木萨尔县位于博格达峰东边,1.68万亩红花在7月的烈日下如烈焰般怒放。从庆阳湖乡的千亩基地到泉子街镇的高山梯田,红黄相杂的红花铺满田野。农民们弯腰穿梭于花丛间,灵巧地避开植株尖刺,双手快速而又娴熟地将一朵朵红花采入腰间的布袋。

7月8日,吉木萨尔县庆阳湖乡双河村红花采摘赛现场,参赛者正在比赛。记者常谊谊 摄

  泉子街镇高山区种植大户王青山种了500亩红花,他站在花海中给人估算收益:“干花50元一公斤,花籽4元一公斤,加上茎叶、籽粕等饲料收益,亩均纯利超过4500元。”

  近年来,吉木萨尔县通过“公司+合作社+种植户”模式盘活近2万亩闲置土地,标准化种植红花,不仅扩大了红花种植面积,还提升了红花品质。从6月到7月底的红花采摘季,各村集体增收普遍超过150万元。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首要目标,旨在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天山南北蓬勃发展的“花经济”,不光在种植端发力,更是不断创新突破,让“一朵花”变成“致富花”,香飘万里,幸福千万家。

7月10日,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农户在采摘红花。记者常谊谊 摄

  7月8日,庆阳湖乡双河村的红花采摘赛现场锣鼓喧天。亲子赛中,20组家庭弯腰协作;个人赛区,40多名采花高手动作娴熟。观光巴士载着游客驶入红花加工坊,游客目睹红花变为药材、精油和饲料。

  庆阳湖乡党委委员程枭说:“这场‘红色狂欢’让每亩花田增值千元,产业链从地头延伸到了市民的生活。”

  庆阳湖乡种植红花历史悠久,从未放弃对红花产业的研究开发。最近几年,庆阳湖乡依托千亩红花种植基地,积极探索“产业+科普+文旅”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目前,该乡已形成集种植、加工、观光于一体的红花产业链,让这片红黄色花海成为富民强乡的“美丽产业”。

  同样,达坂城区也在大力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不断拓宽乡村振兴路。2012年至2024年,达坂城区已连续举办九届雪菊文化旅游节。以“雪峰·雪水·雪菊”为主题,达坂城区依托场地优势,同步举办摩托车越野赛、露营演唱会、美食品鉴等活动,借“雪菊节”的高人气宣传推广当地文化、体育等资源,整合农业、文化与旅游业态,形成“乡村产业+城乡空间+多元主体”的深度融合体系。

  当天,西沟乡水磨村村民李建远在自家豆角地里忙碌着。“去年8月的雪菊文化节吸引了很多游客和客商,我因此接到了豆角制种生产的新订单,今年扩大了种植规模。”李建远说,“雪菊节”品牌聚集了人气,带来了商机。

  落日斜照,博格达峰雪顶金光灿烂,山麓两边的雪菊、红花田间宛如落下一片彩霞。忙碌一天的农民陆续回家,眼瞳折射出鲜艳色彩,看着沿途如云似霞的鲜花,疲惫的身躯不由自主地挺直起来。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